,简直就是大喜事啊!
老方自然也不会揪着个小毛病不放。
“那你说,周琛那小子答允的国子监名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该给!必须给啊陛下!”
“这些商人愿意如此斥巨资,可见其拳拳爱国之心以及对天下流民的恻隐之情!”
“他们虽出身微末,但却是心怀天下,这样的义士,当破格录取!”
方孝孺义正言辞:“请陛下治臣,不察之罪。”
“哈哈哈哈哈。”
看着此刻的方孝孺,老朱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他娘的,太爽了!
这块茅坑里的石头没想到还有在咱面前低头的一天!
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三千万两白银砸下来,直接砸晕了满朝文武啊!
老朱一时之间颇有种心旷神怡之感。
而就在此时。
一道身影从文武之中站了出来。
“陛下!”
老朱被这忽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当即回神扭头看将过去。
却见此刻户部尚书李庆之已经躬身出列。
“陛下,臣奏请将这三千万两收归国库!”
“????”
老朱顿时沉默了....
“庆之啊,这钱可是周琛弄来的,这直接收归国库不太合适吧?”
“陛下,您应该也知道我大明税赋情况,我大明税赋以粮食为主,国库中银两本就不多,哪怕是将这些收上来的粮食全都折算成银两也不过两千万,比之周主任如今手头所有之银尚有不如。”
“国库空虚,所做之事又繁多耗银,反观周主任,不过需要安置数万流民而已,所用银钱不过百万,这剩下的两千九百万两便是给了他也没有用处啊!不如充盈国库,如此上可充实军需,下可救济黎民,由陛下统筹,方可发挥这三千万银钱的真正作用啊!”
李庆之一番话的意思也很简单。
国库没钱了,要办的事情又多,周琛安置流民费不了几个子儿,用不上三千万两,所以把这三千万两充国库可以利益最大化。
这话一出。
老朱瞬间就心动了。
老李说的也没有毛病啊!
几万流民而已,能废几个钱?
哪怕是每个流民发一百两银子,那也不过需要耗费数百万两罢了。
一百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简单说一个数据,大明一般的农户,自家有地的,一年收入不过十到十五石粮食,折合白银的话约莫就是八到十二两,一石粮食八钱银子。
而这十两左右的收入则是可以勉强养活一家五口。
一百两银子....这等于白白给这些流民发了十年工资啊!
这还不够安置流民的吗?
用三千万两安置流民,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此事....倒是所言也是有理,不过这钱是周琛弄来的,要不咱先去问问他的意见?”
“正该如此。”
见老朱心动,老李也是心中大定。
看来这钱入户部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想到立刻就有一大笔钱要入账,老李顿时松了口气。
谁都以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银钱是个好差事,可只有老李自己才明白,这差事难做啊。
这要是换成大宋那般不缺银钱的朝廷,户部尚书绝对是牛逼冲天,可这大明.....
大明的税赋很少,相比于大宋动则破亿的国库存银大明可以说是穷的不行。
钱少,但事儿却是一点也不少。
大明的疆域比大宋更加辽阔,人也更多,自然事情也就更多,要费钱的地方也更多。
身为户部尚书就是要协调各方面的银钱,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
钱不多的情况下,那就只能精于算计了,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持家不易,持国家更是难啊!
咱老李心里的苦,谁又知道?
而在听到说周琛一天之内就从商贾手上弄到三千万两银子的时候,李庆之眼睛都红了。
这尼玛的!
这钱可太多了!
那会儿他就有个念头——一定要把钱弄到户部!
在他看来,这么多的银钱在周琛这不懂管理钱的人手里,纯纯就是暴遣天物啊!
所以,在朝堂情况稍稍稳定之后他就立马站了出来。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到老朱有什么理由拒绝。
一边是毫无管钱花钱经验的周琛,一边是掌管天下财政多年,兢兢业业的自己,这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更何况,咱这也不是为了私利,纯纯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着想啊!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和自己预料的一样,陛下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陛下答应。那剩下的事情还算事情吗?
这三千万两,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想到今年户部忽然多出一倍多的钱,李庆之心里顿时高兴不已。
当了户部尚书这么多年,总算是能打一下富裕仗了,不需要再扣扣搜搜了!
哼!
看这朝堂之上日后谁还敢骂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