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唉,罢了罢了,那就杀吧,不过这琉球的倭寇可得留着点,咱的养猪场缺人手,这白用的劳力划算的很啊....”
打仗打了一辈子,事实上周琛不说蓝玉也是知道的,只是知道归知道,可惜归可惜罢了。
如今的蓝玉心心念念就是自己的养猪场,对于别的东西倒是没有太大的兴趣.....
........
随后。
周琛很快进行了排兵布阵。
首先就是兵马问题,这个倒是并不难,福建本身就有驻军,到时候直接就可以有一批精锐明军可以用,其次就是还能大规模招收新兵,到福建本地之后再进行招揽,随招随打。
这些新兵没有上过战场,要是让他们真刀真枪干仗肯定是指望不上,可要是先用精锐明军先把对面杀崩了,再让新兵跟上打打便宜仗,字啊后面捡漏,清扫战场那肯定还是没有问题的。
招募新兵一是为了能够全歼倭寇,不放过一人。
而最关键的还是未雨绸缪。
歼灭一万来犯之敌后,还要去琉球,甚至还有可能要前往扶桑,这都需要大批兵马才行。
福建的兵马是老朱的,肯定不能随自己等人远征,留守福建是必然。所以如果要去攻打琉球和扶桑的话,就需要自己人了。
......
此后数日,湖广风平浪静。
表面上看,什么事请都没有发生,但实际上,湖广权力已经出现交接。
湖广的主事人,运转中枢已经从周琛变成了诸葛亮。
而诸多商贾们也纷纷调集资源跨越江西悄无声息地调往福建....
三日之后,周琛带领着两万精锐以及众人前往了福建。
这两万精锐有三千是朱樉带来的精骑,而剩下的一万三则是当初平定湖广之乱的京营精锐。
蓝玉带来的平叛军队在平叛之后就一直驻扎了下来,这些士兵的指挥权在周琛和蓝玉的手上,更何况还有朱樉朱棣朱棢在,调动起来得心应手.....
......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福州府。
最近倭寇入侵,刘鉴已经从刚开始的慌乱转而变成了镇定。
大明军队还是很靠谱的,就地方的留守部队战力也相当可观,专心防守之下,倭寇根本找不到机会。
总管福建兵马的张都督曾经跟随蓝玉上过战场,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按照既定的防御政策进行防御,倭寇气势受挫之下,消磨了其锐气后,最近张都督已经开始派遣小股部队出城阻击了。
搁着大海入侵福州,这一万倭寇就如同无根浮萍,稍稍拖了几天之后就有些撑不住了。
大明防守倭寇的袭扰是有自己既定的一套战略的。
老朱海禁,这样就不需要担心百姓出海被倭寇洗劫。
而海岸线附近执行的都是坚壁清野,百姓的家当和家产基本都在城里,倭寇一旦要入侵百姓直接提前入城,城门一关,守备部队把守城门,万无一失。
而倭寇没有后勤补给在抢不到东西之后几天就会自行退去,而一般这个时候,明军就会选择追击,痛打落水狗。
劳师远征又伤了锐气,这样的情况下明军一般都能轻松取胜。
但倭寇也不傻,明军即便战胜了其实也无法对其造成根本性伤害,倭寇哪怕是战败了往密林里一钻,直接就能安全退去。
特别是福建地区,这里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岭南!
流放岭南说的就是这里。
大明朝的福建地区还没有怎么开发,海岸线附近密林无数,倭寇就是打不过之后退入密林,然后坐船逃离。
这也是倭寇敢于出如此多的兵马前来袭扰的原因所在。
作为知府的刘鉴在稳定了局势而后又收到老朱严守不出不要搭理的指示后,心里顿时就有了主心骨,恢复了以往的从容。
他与福州同知唐偱中正处理着日常公文.....
“报!!!”
福州府府衙大门忽然被打开,一个小卒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发生什么事了?”
刘鉴豁然起身。
福州府如今正处于十分敏感的时期,这小卒如此慌乱,难不成是老张那边出了什么岔子?
刘鉴第一时间就往倭寇上面去想了,心头一紧。
“援军....大人,朝廷援军来了!”
小卒喘了口气说道。
“????”
“援军?什么援军?”
刘鉴懵逼了....
他刚刚昨天才收到朝廷的回复,而且还是老朱的亲笔信。
秦王去了湖广,并没有前来福建,福州坚守不出即可,不必搭理倭寇,朝廷也不会浪费国力劳师远征。
这来的是哪门子的援军?
“大人,是周大人带的兵,带了好多人呢,如今已经驻扎进福州了!”
“????”
刘鉴更傻眼了。
“周大人?哪个周大人?”
他开始仔细思索朝廷之中姓周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