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
锂离子电池的问世,可以说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重大发明。
将锂用于电池的技术是1976年由当时美国石油公司的技术人员惠廷厄姆提出。那时的结构为正极材料使用二硫化钛,负极材料使用锂。然而二硫化钛与锂组合的电池无法作为二次电池稳定的工作。因此锂电池作为钓鱼用的浮标电池和一次性相机的闪光灯电源等不能充电的一次电池实用化。
到了1980年,研究锂电池的古迪纳夫提出了用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同年刘韬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钴酸锂正极与碳基材料负极的组合方式。
锂离子电厂在刘韬的推动下发展很快,这些年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个人设备所用的锂离子电池上市发售。
采用锂离子电池的原因在于因设备本体小型化,所需电压下降,原本需要5.5v现在只需3v。由此与使用三节只能输出1.25v电压的镍镉电池相比,使用一节能输出3v以上电压的锂离子电池效率更好。
到了现在,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此次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他们三个,三人又代表华夏、美国、英国,可谓是三国面子都照顾到。
而这也代表着,刘韬创下了一个记录,他成了诺贝尔奖成立以来,首位在同一届诺贝尔奖上同时获得两项诺贝尔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