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骨。” 既然是茶余饭后的闲聊,罗阳也不避讳:“尤其是08年,蔓延性的危机一下子将外贸重创,要不然咱们也不至于搞出4万亿投资计划,不会搞出家电下乡的政策......” “是啊......” 唐海林作为市里的委员,在信息层面不弱。 他点头赞同道:“也正因为如此,08年之后,国家一直在想办法,要降低外贸在拉动经济增长贡献里的占比,除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之外,也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原因......” 再过个两三年,国家整体战略开始有了大的调整,改革也开始进入深水区。 但是起点就是在这几年里。 就比如即将在2012年颁布的扶持新能源政策。 又比如接下来要走的产业升级之路...... 晚饭吃到现在,聊天的内容大致还在侃大山的范畴里。 国家层面的战略走向,政策导向,导致这些出台的深层次原因,内在联系,外部影响......都不是罗阳、罗建民这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说的透彻的。 哪怕唐海林都差得远。 他们的聊天内容还浮于表面,只不过比一般人看的深一些。 加上罗阳这个bug的存在,用因果倒推的手法来阐述一些观点,让之前的聊天内容多了一丝可听性。 又是一轮酒之后。 “唐局,现在外面有不少风声,说您在一两年后就要去分管城建这块......” 罗建民在建设口,唐海林要是升上去分管城建口,就是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 现在有机会坐在一起喝酒,自然要多留一些印象。 “应该是吧!” 唐海林心情不错,加上罗阳的缘故,没有云山雾罩的遮遮掩掩。 “也是一堆麻烦事......” 他的话既可以说是回复的余音,也可以讲是自言自语的倾述:“前任高管走之前,把财政盈余用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市里头大着呢,各方面都要用钱,城建也是大头......真怕债务在我任期内飞涨起来啊!” 城建这一块,的确开支大。 造路、造桥,花费大不大? 市政雨污水管改造,城市公园建设,花费大不大? 城市面貌改变,花费大不大? 村村通工程,新农村建设项目,自来水、燃气管道延伸向农村......费用大不大? 钱都从地方财政收入里出,不够怎么办? 只能举债! 听到唐海林这番话,罗阳倒是脑子一动。 “唐叔,咱们市里还没有成立城投公司吧?” “城投公司?” 唐海林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一个可以降低政府负债的路子。” 要说起这个,罗阳可就熟悉了:“我这里指的城投公司,涵盖范围比较广,不止房地产开发,也包括交通、市政这些内容在里面。” “细说......” 前面是论虚,现在聊的可是向实。 “实际上就是把现在的几个局的部分功能予以剥离,剩下行政指导和审批,在生产建设部分,重新组建地方国资性质类投资公司......” 罗阳按着自己的记忆论述道:“以后的城建项目,交给企业去搞,企业自己举债,自己建设,保留资产......当然,也允许企业自我经营,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业务量。” “你的意思是用企业举债来替代政府举债?” 唐海林一下子就抓住了罗阳话里的重点,并咂摸出了一点味道。 “启动资金呢?” 中间还有若干关键环节没想通。 唐海林追问道:“如果还要用政府财政收入做担保,这样的意义并不很大。” “这个倒是不难,我举个例子。” 罗阳信手拈来道:“比如交通系统,相信本地人都知道,目前交通系统在市区的车站、仓库、维修场地......数量不少,别的不说,光是地皮就值不少钱吧?” 咦? 唐海林眼前一亮。 “这我知道,光是现在不用的或是租出去的老车站,市区里就有三处,占地面积都不小!” 董大伟这时候也算是插上了一句话,帮着罗阳佐证。 “这倒是......” 唐海林用手指敲着桌面:“目前市区的建设用地还是能卖出两百多万一亩的,如果交通系统成立这样的城投企业,有这样一笔启动资金,应该能顺利运转起来。” “光看土地,其实这还不是最优选择。”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阳脸上的笑容更加自信。 他先是散了一圈烟,等到大家都点上之后,目光都聚集在他脸上时才继续说下去。 “城投公司的主力是搞地产业。” 罗阳由浅入深的分析道:“按照周期理论来看(实际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控周期),地产的好行情也就一两年时间,再往后,从一二线城市开始传导,影响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大约就在14、15年的样子。” 他说的很肯定,因为这是发生过的事情。 “前一两年行情好的时间里,正好用来协调内部,促成城投公司成立。” 罗阳解释道:“等到行情低谷期,城投开始有意识的往城东方向储备土地,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房价低迷,拆迁和征地的难度及成本可以低一点。” “低谷期储备好净地,等到下一个周期开始,再高价拍出土地......” 本来就是国土的一把手,唐海林一听就懂:“前期成本由城投举债来搞,用折中价格将土地收入囊中,土地出让金上缴地方财政,同时这批土地可以抵押给银行套出资金,循环往复......等到行情起来,高价拍出土地,盈利成为城投公司的收益,支撑它在城建其他方面的投资......” 对于专业人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