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查封小罐茶,拒绝智商税(2,求自动订阅)(1 / 2)

一直以来,沈飞对商人,都没什么好感。

说白了,在他看来,那些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剥削。

这不是沈飞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国内的这些资本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踩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官商勾结这种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权力得不到限制,会产生腐败。

而商人如果得不到限制,那就会产生更多的腐败。

就好像这个郭英,沈飞脑子里回忆着关于他旗下的那些产品的资料,却发现无论是哪一个,说白了都是利用虚假宣传在收割智商税而已。

背背佳当年宣传可以矫正不良姿势,让无数家长不惜耗费巨资给孩子购买,结果到最后证明,那玩意就是忽悠人的。

还有这个所谓的小罐茶。

虽然网络上给他洗白的各种论调都有,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那就是号称八位茶艺大师亲手炒制的小罐茶,需要每一位大师每天炒一千五百斤的茶叶。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这个郭英,做虚假广告是做上瘾了。”

沈飞淡淡地说道。

一个人一天炒制一千五百斤茶叶,你就算把哪吒找来,也忙不过来啊!

虽然沈飞理解,他卖的是茶叶的礼物属性,说白了是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了这种茶叶,送礼也好,自己喝也罢,都很上档次。

但这种做法,在沈飞看来,本身就是虚假宣传。

“不少人都在举报这个事情。”

李英杰这才说出自己的理由,对沈飞解释道:“总体来说,他这个倒不是质量方

面的问题,就是虚假广告宣传。其实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国内的很多产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群资本家,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

沈飞冷冷的说道。

很显然,按照李英杰的说法,如果这是行业潜规则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整个广告行业的问题。

为了招揽客户,为了销量,无所不用其极。

“查一查吧。”

沈飞想了想,对李英杰吩咐道:“联系工商、税务等部门,还有质量监察机构的人,对小罐茶进行调研。’

“好。”

李英杰闻言连忙点头答应着,他自然明白沈飞的意思,如果有问题,那就把这个郭英当作是杀鸡儆猴的对象,好好让那些商人看清楚,再搞这种事情,必定要受到惩罚。

说白了,对于这种事情如何处理,全在相关部门的一念之间。

一般情况下,就是罚点钱,警告一下罢了。

但现在既然沈飞亲自点名,估计这个郭英要倒霉了。

虽然这家伙是亿万富豪,但无论是沈飞还是李英杰,都没有把他看在眼里。

一个靠着虚假广告收智商税的商人,虽然有本事很聪明,但在面对督导办这样的机构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余地让他闪转腾挪。

等李英杰离开之后,沈飞拿着那份关于郭英的资料,又看了一遍。

不得不说,这家伙是真的够聪明,够大胆。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个小罐茶,就让沈飞对他刮目相看。

而且,按照网友的计算,小罐茶的大师,每天要炒一千四百多斤茶叶,差不多就是大半吨的量,就小罐茶现在仅有的八位大师,怕不都得干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事实上,这个事情发生之后,迅速引发大量网友围观评论,基本都是在质疑小罐茶涉嫌虚假宣传。

不过,当事人的回应也很快,不到一天时间,小罐茶官微立马甩出一则官方回应,里面对网友的疑问做出了解答。

小罐茶表示:从未发布产品是大师“手工炒制”的信息。

所谓大师作:“作”指的是大师的作品,并非大师亲手炒制,大师技艺是小罐茶实现好茶标准化基础保障,确保其品质优异。

看到这个解释,沈飞只能说,文字游戏玩成这样,也算郭英是个聪明人了。

他特么广告里面,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这个强行解释虽然差强人意,但总比不解释好;然而小罐茶其实还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网友并非较真茶叶是否真的是大师亲手炒制,而是在质疑小罐茶500元80g的价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按照这个价,一斤小罐茶,就是近三千两百元。

什么概念呢?

大家平常喝的茶叶,大概也就二、三百一斤,上三千的,已经算是中档偏高的茶叶了。

而且这还不算,在前些日子,小罐茶推出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鼎白茶,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清香和浓香)、武夷大红袍、滇红、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共十种产品,以小罐装,每罐四克即一泡的量,售价五十元,折合六千二百五十元一斤。

一般的龙井多少钱?

三五百顶天了,好点的也就两千左右,小罐茶只是加了个罐,就能翻三番卖出去?

这个“小罐”还真是天价。

说白了,这就是人为炒作的产品。

郭英这家伙最擅长的,就是这种炒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