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被革命的对象(3 / 4)

那国字脸的马爷来也差不了多少。这人进来后朝着两人扫视一眼,随即口道:“原来是马管带和林成坤!”

一边摆手示意两位不用起身相迎,一边也走了过去坐下。

这刚坐下,那马管带就是直接开口:“陈大人,出大事了!”

陈标统彷佛没看到马管带脸上的急色一样,自顾自的端起了茶杯,用杯盖轻荡了荡茶水后,小口的喝了起来。

陈标统如此神色,自然是让马管带和林成坤不解,当即林成坤就道:“大人,昨夜武昌发生大事了!革命党人率众叛乱,现今已经占据了武昌城并拥黎元洪为都督,今天上午已发布了通电,刚才我们在电报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就赶过来了,据说总督大人已经急传统制大人议事去了!”

这话说完,却不见陈标统露出惊讶神色,只见他放下了茶杯,面色依旧平静道:“这事我已经知道了!”

已经知道了?陈标统的反应却是让马管带和林成坤面露惊讶了,武昌革命的消息他们还是中午时分刚巧在电报房里得知的呢,而且他们一得到消息就往陈标统这里赶来了,这福州城里比他们两人早知道消息的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陈标统怎么会比他们提前知道呢?

看着他们二人的惊讶神色,陈标统心里却是叹气,事实上,他的确比他们先知道了,而且还不是早那么几个时辰,而是早了好多天!

四天前,当他从黑暗中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并且浑身软弱力,身子也在发烫,更加要命的是头疼。伴随着那要命的刺痛,脑子里竟然开始浮现众多的记忆,不属于他的记忆!

陈敬云,字子华,生于光绪十四年也就是西元1888年,家中已经去世的父亲大人曾是举人,并拜入李鸿章门下为幕僚,在陈敬云十二岁之际因病去世后陈俞氏就带着陈敬云和两个女儿回祖籍福州,陈敬云遵循父亲遗愿,入读新式学堂,数年后更是被保送至日本陆士留学,乃是中国留学生陆士第五期步科。

1908年学成回国后的陈敬云供职于第十镇司令处协助编练新军,数月后调任第三十八标任教练官,待新军略成后上任第三十八标第二营任管带。

今年年初4月的时候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第二次起义,黄岗诸多革命党人里头可有不少福建籍的人,事后闽浙总督松寿害怕福建也跟广州一样发生兵乱,所以命孙道仁整治新军,防患革命党,当时的第三十八标标统因为行迹多疑,和革命党多有接触而被解职。随后孙道仁调陈敬云暂领第三十八标。就这样,年纪轻轻的他就掌控了一标之军,这可不是说他天纵英才,而是这福建新军第十镇里头,合格军官实在匮乏,不管是留洋回来的还是地方武备学堂出身的都不多,加上这年头革命泛滥,陈敬云平日间却是极少接触革命党人,这才让孙道仁看重并委任一标统带。

陈敬云掌控了第三十八标后算得上是勤勉,一心练兵,但是那里想到,前些时候因为不慎受了风寒病倒,迷糊之际却是被人给夺了舍。

此时,陈敬云已非陈敬云也!

然这一番心思他也只能憋在心里,对谁都不能说了。

眼见陈敬云陷入沉思,旁边的马管带和林成坤对望一眼,随后马管带道:“大人,本来军营里头就非议甚多,现在武昌那边消息要是传了开来,保不住那些革命党就会趁机闹事,这要是一乱起来恐怕就压不住啊!”[

陈敬云又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小口后才道:“非议多是自然的,至于革命党闹事嘛!”又喝了口茶后,陈敬云放下茶杯:“等下我和你们一起回营,这关头可不能让他们乱来!”

“有大人在,那自然是乱不起来的!”陈敬云说罢,马管带和林成坤两人面色才舒缓了开来。陈敬云生病他们是知道的,今日如果不是发生这等事情他们也不会来打扰陈敬云,这南校场作为第三十八标的大本营,里头可是驻扎了数千人,不但有第三十八标第二营,另外还驻扎镇属炮营,马队,辎重队,工程营等,这第二营乃是陈敬云的嫡系部队还好说,但是那炮营,马队,辎重队,工程营等可不是那么容易掌控的。上半年广州那乱党起事的时候,福州这边的新军也意图策应,那次孙道仁亲自下令捕杀了十几个潜藏在第十镇中的革命党后才把局势给压了下来。

“我先换身衣服!”说罢后,陈敬云就是起身往后院而去了。

自从数天醒来并得知身处辛亥革命前夕后,陈敬云就一直考虑着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辛亥革命已经爆发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数十年就是军阀混战,再然后就是日军入侵,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法避世而独活,更加不用说他陈敬云还是一个新军军官了!

他是一个新军军官,而且还是一个手下掌控数千军队的军官,这近两千的军队放在乱世里就是安身立命的保障,放在幸亥后他也算是个小军阀了,娶上几十个老婆,再让别人天天喊一声‘大帅’那日子应该能过的潇洒比。

但问题是:他手下的这两千部队正准备造反呢!

其实呢,部队要造反他陈敬云不但不反对反而是支持的,毕竟幸亥革命的结果后世人都知道,满清皇朝会‘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