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利斯(一)(4 / 4)

同盟的关系,使得美国海军所面临的压力太大。

如此情况下,美国产生扶持中国海军的想法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的军火商可以得到大批量的来自中国的军火订单的同时又可以扩大在华影响和势力,美国海军还可以借助中国海军的成长来减轻日本海军来带的庞大压力。

然而驻华公使嘉乐恒却极力反对,他在6月写给国务卿的信中最后写道:“如果允许我表达对这项计划的意见的话,事实是中国不需要任何庞大的海军;他们也许只需要为沿海和内河巡逻警察工作所需的、或为缉私和镇压叛乱和训练官员所需的已有的炮艇、游艇,等等,但战舰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他们没有钱支付这些战舰,也没有能够操纵这些战舰的官兵。这是目前普遍的看法:如果他们有一艘或更多的战舰,在某种程度只能加强或扩大日本的海军,因为如果日本与中国或其他国家发生麻烦,在他们需要时日本会攫取这些战舰,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不能阻止它的发生。由于他们的固执和保守,中国人有许多的想象和虚骄心理,他们热衷于表面文章,不关心事物的本质;他们喜欢拥有一个大国的所有标记,并像大国那样受到尊敬。因此,他们想要陆军和海军、枪炮和堡垒、战旗、战鼓和军号,同时却没有使用它们的经验或能力,此时他们对战舰的需要还不如一个小孩对枪的需要。鉴于他们发动的许多实际改革以及他们正在倡导的教育工作和商业及资源的开发都急需金钱,并且也因为他们的税收或其他的收入来源都到了极限,因此,在我看来,鼓励他们负债发展海军或进行庞大的海军投资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一个不友好的行为。我想没有任何比它更大的金钱浪费。我对该项目有如此强烈的信念,以至我不能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段摘自网络资料《清末重建海军的努力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对伯利恒合同或清末民初海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来看一下。’[

尽管嘉乐恒极力反对,但是在伯利恒公司以及美国海军的动下,前清和美国政府还是进行了相关的谈判,并在武昌起义之际以密约的形式签订了合约,而这份密约,也就是所谓的‘伯利恒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