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风雨雨来(二)(3 / 4)

的那种,而且多数都不满编。武器装备也都是极差,部分汉阳造再加上一些杂牌枪,甚至单发后装枪都有,训练就更少了,很多士兵估计都没打过多少的实射击。平日里镇压刁民还凑合,打打土匪也还行,但是正规作战嘛,估计北洋军一阵炮打过来他们就得奔溃了。

现在国民军走的是和前清练兵时的精兵路线,是以北洋军为主要作战目标,一个师的正规军各项费是以数百万来计算的,而那些地方守备团呢,一年加起来的经费也不到百万,但是却有十五个团,每个团千人到千五百人不等,总人数将近两万。

所以把这些地方守备团拉上去和北洋正规军交战实在太勉强了,打不赢不说,最后大批的伤亡还得让国民军出一大批的抚恤以及治疗费用,那就太划不来了。如其调地方守备团参战还不如直接成立新的正规军呢。[

所以袁方面露难色后也是实话实说道:“现在的地方守备团战斗力实在有限,正规作战的话,地方守备团一个团千余人估计连我军野战师一个连都打不过。调上去参战的话只能是徒增伤亡,甚至会引发乱局!”

袁方说的可是大实话,还是有事实依据的,国民军一个连人数不多,百余人而已,但是却武器装备却是要好得多,步枪好,手枪也好,而且作战的时候都会加强机枪和迫击炮,这等火力不是民团能够抵挡的,更不用说两者的士兵素质和各种训练的差距了,根本就没发比。

陈敬云见他如此说,也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新成立部队的话,所需的销实在太大了,而现在国民军连现有的部队都还没能完成整编呢,第十一师的炮兵团都还没踪影呢。

思索一阵后,陈敬云道:“参谋对北洋的混成旅编制如何看?”

“混成旅编制?我们之前不是搞过嘛?”袁方疑惑着,国民军建军之初就是走的混成旅路子,当时是因为重武器缺少,加上部队数量不多,不得不缩小编制,然后集中重火力到一个战线。后来国民军发展起来就改编为三步兵团一炮兵团的四团制师。总体上是弱于北洋的整编师,但是强于北洋的混成旅。现在又搞混成旅的话不就是走回的老路嘛。

陈敬云道:“现在我们和当初一样,还是缺少重武器,一个炮兵团要多少钱你也是知道的,为了给第十一师配属一个炮兵团,我们给美国人可是送去了不少钱。再者,现在一个师配属二十门野炮十二门山炮在平原地或者依托铁路机动还好,但是在山地的机动性就很差了。而且野炮也比山炮要贵的多,这弄混成旅的话,配属一个山炮营,再加上迫击炮的基本火力也能够保证,在山地地区的机动也可以。”

袁方心里默算了下后道:“如此规模的混成旅的话,怕是人数也有将近五千,不过少了两个营的野炮,这费用会下降一大截,只是这种规模的混成旅将来面对北洋一个师的话会很吃力!”

陈敬云道:“我们的敌人不止北洋!”

陈敬云此话一出,袁方就已经猜到陈敬云话中的潜在意思了,那就是这新编的混成旅是用在南部山地地区,说白的就是用来对付南方其他军阀的。南方其他军阀的部队可是和北洋军没法比,最典型的就是桂军和滇军了,桂军采取的是小师编制,和国民军一样是四团制,但是他们的炮兵团却是空架子,步兵团也小的多,一个师也不过七八千人而已。滇军的话除了两个整编师是和北洋军一样的两旅一团制外,也是采用了混成旅的编制,人数不过四五千,重武器装备也欠缺,和国民军以及北洋都没法比。

这国民军如果说编练混成旅的话,一个营的山炮加上迫击炮的足以确定火力优势。加上南方各省,不管是山西还是广东又或者是广西等省份都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国民军的主力部队由于配属了大量野炮火炮会机动不便,而如果是以山炮和迫击炮为主的混成旅的话,那么就能够把机动性提上来。

这混成旅如果用在这些地方,那么就能够把国民军的主力部队空出手来,全力投入和北洋军的作战。

这么一想的话,袁方觉得此事可行,当即道:“司令稍候几日,参谋部会拿出一个详细方案来请司令过目!”

说罢后又道:“如果编练混成旅的话,这第三师也就能从广州回来,第四军也就能空出手了不用担负对江西方向的守备任务了。”

陈敬云道:“参谋部那边做好详细的规划,不过提前说一点,哪怕是混成旅也不能扩军太大,我看先计划两个旅。”

国民军面对北洋军签订善后大借款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扩军,这一次虽然没有新组建师,但是却打算弄两个混成旅的编制,并且给予了国民军第一混成旅和国民军第二混成旅的番号。为了尽快成军,参谋部做出详细规划后,陈敬云亲自下令从第三师下属各团中抽调一个步兵营组成一个步兵团,从第十师各团抽调一个三个营,凑了两个步兵团,并且把第三师的山炮营也直接抽调出来。如此一番整合后,成立了国民军第一混成旅驻扎粤北地区。

另外从第八师、第九师也以营为建制抽调部队,组建国民军第二混成旅驻扎延平。由于是直接抽调的现成部队,所以不存在什么新兵训练等问题,所欠缺的只是部队的磨合而已,不出意外的话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