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的意见,陈敬云不会傻到用什么抗菌素来要挟英国,朱尔典也不会脑残到为了区区一个抗菌素就放弃英国的其他重大在华利益。再者,本来陈敬云弄出来这个抗菌素除了自用外就是外了出口的,而预期的大客户自然也就是英法德俄这几大交战国了,之所以现在出现然朱尔典来过问的事情,那纯粹是因为同奎药业那边的产量还很有限。
同奎药业在南京城郊的厂房虽然已经完成了小半,完成了正式投产,这个产量虽然不小了,但是到时候要同时供应数个交战国的众多抗菌素需求依旧是远远不足的,实际上同奎药业的增产计划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第一期建设工程完成后,同奎药业已经是投资进行了第二期厂房的建设,引进设备。而这个第二期增加计划可没有华夏银行一分钱,全都是依靠同奎药业自身的利润在进行投资。
实际上,虽然同奎药业开张不过半年,正式大规模生产才不过三四个月,然而现在同奎药业的月营收已经高达百万,扣除高额的税收和运营费用外,净利润依旧占据了半数还多,随后这些利润又是全部投入到了厂房建设和生产设备的采购。尽管同奎药业还没有能够为华夏银行带来哪怕一毛钱的现金收入,但是同奎药业依旧成为了华夏银行下属诸多企业里面最能赚钱的企业了,甚至超过了先前的风光限,一直以来都是华夏银行现金流支撑的数家烟草公司,堪比禁烟司专营鸦片所带来的收入了。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些垄断高技术企业的吸金能力了,也就能够理解历史上那些药业公司一旦新药开发成功,然后几乎就是坐等收钱了。对于医药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投资主要是前期的研发,二十一世纪后每一种新药的研发经费都是动辄数亿,数十亿美元,然而一旦新药研发成功,那么立马就是企业的收获期了,到时候医药公司依靠垄断销售狂捞数百亿美元不是难事。
同奎药业同样如此,只不过抗菌素的前期研发时间比较短,加上有着陈敬云给出的信息,所以那些研究人员基本上按图索骥一个个试验就行了,饶是如此在抗菌素的前期研发上,陈敬云在那个化学实验室投入的资金也是以以十万计了,这样的庞大投资也只有背后有着华夏银行的陈敬云敢做了。
等同奎药业的产量继续增加,到时候做到为各大交战国都提供充足的抗菌素的话,那么仅仅凭借这一个产品,也许到时候就能够超越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生丝所带来的外汇收入。
当然首先得提高同奎药业的抗菌素产量,第二个就是得让抗菌素进入各国军队的视线里,现在英国军队既然自动找上门来,陈敬云自然是拍手欢迎的,至于他一下子就答应了朱尔典的要求,让同奎药业腾出一部分抗菌素来供应英国军方,至于那些民间市场自然就得暂缓一二了。
和朱尔典又是谈及了其他一些问题后,朱尔典才是离去,表面上而言,双方的交谈是友好而聊的,双方因为各自的立场问题问题以及分歧太多,所以导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根本就法达成协议,比如海关关税自主权的问题上,朱尔典一直都是没有给陈敬云正面的回应,显然是不打算谈这个问题,而另外在双方谈及的各地租界上,朱尔典声称这些租界都是英国和中国的前清政府所签订的各项条约中所取得,具备合法性,所以别说陈敬云想要收回香港这个被割让出去的地方,连租界都别想要收回来。
尽管已经预见到英国方面的态度会很坚决,但是陈敬云依旧没有想到英国人的态度会这么坚持,连一丝余地都不给他。
送走了朱尔典后,陈敬云阴沉着脸,心里思索着如果按照英国人的条件全盘接受的话,那么到时候国社党恐怕就会遭遇那些爱过青年的抗议了,然后自己在国社党内,在共和政府内的威望就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想到这里他是有些恼怒了,那些英国人真是给脸不要脸,如果英国人能够在某些小问题上略微让步,让他能够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的话,那么他自然是投桃报李,到时候在未来的国内基础建设的一些合同上给英国人一部分也是可以的,甚至在未来的德国问题上全力支持英国也是可以的。然而可是现在英国人那么坚持,让陈敬云非常被动!
心里有些恼怒的陈敬云在接下来会见德国驻华公使辛慈的时候,主动提及说现在局势不稳,如果德方需求,那么中方可以在钨精矿的供应以及猪鬃等物资加大供应量,以满足德国的战略需求。
辛慈听罢后自然是欣喜赞赏了中方的友好贸易合作态度,于是乎双方三言两语见,就已经达成了临时协议,德国得到了江余矿业储备的四千吨钨精矿,而且立马就能运送回国。
陈敬云想着这点钨精矿虽然钱不多,但是至少能够让德国生产更多的武器,让英国人留更多的血吧!如此也算是小小的平复了之气因为朱尔典的强硬态度带来的不好心情。
紧接着陈敬云又是试探起了问起了海关关税问题,和陈敬云预料的不同,德国人竟然对此保持赞同意见,声称有限度的支持中方收回关税自主权。
然而在租界问题上,尤其是青岛问题上辛慈态度严厉,和陈敬云所预料的一样,德国人根本没有把租界归还的意思,更加没有把青岛主动送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