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巡视之芜湖(3 / 4)

的工业能力,将会丧失制造航空发动机、蒸汽轮机、大功率汽油机的能力,因为这些发动机虽然都是上海动力公司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却都是芜湖内的数个机械公司提供的,上海动力公司本身可是没有制造这些零部件的能力。

不用说还将会失去中国目前唯一的坦克制造基地,至少半数以上的陆军火炮一家相关炮的生产能力。

而最最关键的是,失去芜湖之后,不但会失去芜湖钢铁公司的钢铁产量,而且东南钢铁公司在上海以及芜湖等地的钢铁厂也会失去主要的铁矿石供应。芜湖马鞍山铁矿代表着的是中国失去了近半的钢铁产量。[

芜湖钢铁公司的任总经理陪在陈敬云身边,轻声的对着陈敬云解说着:“现在我们公司已经供应了国内大约百分二十的普通钢铁,而特种钢方面我们公司目前在国内也是占据了领先地位!”

陈敬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不错,钢铁乃至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石,你们做好了整个国家的其他工业才能够做好!”

陈敬云把全国视察的第一站放在芜湖了,而到了芜湖后把视察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放在了芜湖钢铁公司,由此可见陈敬云对他们的重视了。

现在的芜湖钢铁公司对于中国而言可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从控股权来说是美国的伯利恒公司占据了多数股票,但是这并不影响芜湖钢铁公司对于中国工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年来中国的钢铁用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增长的这么主要是集中在两点,一个是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铁轨,而另外一个就是各大城市里进行的大量基础建设也消耗了大量的钢铁水泥。相对而言,国防工业倒是没能用多少,也就是海军那边的战舰需要的多一些。

算上普通的钢材和特种钢在内,中国的钢产量总量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ps下文的钢产量一律为钢材产量,非钢铁产量,1922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吨,当年这个数量可就已经是超过了r`本,而在1923年的时候由于中r战争的刺激,国防工业需要海量的钢铁,所以1923年的钢产量几乎是增加到近半,达到了一百七十万吨。去年也就是1924年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国内的基础建设也是继续进行着,所以国内的钢产量进一步,达到了一百九十万吨。

而今年,经济发展司那边给出的预测数据里,今年的钢产量不但会突破两百万吨这个大关,甚至可能会出现爆发ng的增长,届时达到两百五十万吨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现今限制中国钢材产量的问题关键已经不再是那些钢铁公司的炼钢能管理了,而是国内的消费能力如何。

在一战之前的那些年里,国内的钢材需求只要集中在国防工业里头,所以并不算多,随后几年又加上了铁路的需求,这又是极大刺激了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等到了1920年以后,国内的民间钢铁用量也是呈现了爆发ng增长,并且首次取代了国防工业用钢,成为了中国钢铁的第一消耗大户。

而在国内钢铁消耗速增长的时候,国内的钢铁行业却是没有出现产量不足的问题,甚至还能通过种种措施增加产量,这一点从1923年的中r战争时期中国在短短的数个月的战争期间就爆发式的生产了几乎1922年一整年的的钢铁产量就可以看的出来。

现在中国的钢铁行业的产能还是有着极大空间的,而制约这种空间发展的就是国内的钢铁消耗水平的发展了,总不能说让钢铁厂生产出来那么多的钢铁,然后就堆在仓库里等着生锈不是。

在整个钢铁行业中,芜湖钢铁公司所占的份额其实并不大,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和东南钢铁的过半国内市场是法比较的。然而尽管在普通钢材市场上份额较小,但是芜湖钢铁公司的特种钢却是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其生产的bt装甲钢已经成为了海军主力舰的主要用钢,在炮钢、坦克装甲钢等特种钢里头,芜湖钢铁公司也凭借着伯利恒公司提供的各种最式的技术专利,其生产的各种规格的特种钢可是占据了国内特种钢的半壁江山。

这种情况连国内的第一大钢铁企业东南钢铁公司都是法撼动的,说起来也搞笑,这两家钢铁公司现在是国内彼此间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当年这芜湖钢铁公司还只是芜湖钢铁厂的时候,可是东南钢铁公司的一个下属分厂。为了从芜湖钢铁公司口中争夺特种钢的市场,东南钢铁公司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一边是自己研发,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准备从国外引进式的钢铁技术,只不过不管是自己研发还是引进都是需要时间的,芜湖钢铁公司为了培育国内的特种钢市场可是了足足十年的时间,伯利恒公司可是把大把大把的式技术专利都砸了进来,为的就是让伯利恒公司插足到中国的钢铁市场里,现在伯利恒公司已经是准备着和华夏银行合资在中国唐山建设第二家钢铁企业了,而且喊出的口号是亚洲第一家钢产能超过两百万吨的超级钢铁厂,一旦建成后和芜湖钢铁公司加在一起就能够拥有两百五十万吨的钢产量。

对于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陈敬云向来都是管的比较少的,对于他来说芜湖钢铁公司也好,东南钢铁公司也好,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产品提供给国内的其他行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