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在这场订单盛宴中获利众多,大量的工业产品,包括医药产品中的抗生素,军用食用罐头,甚至是布匹和各种重要的战略原材料大量的涌入欧洲地区。
而由于欧洲局势紧张的原因,世界各地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比如中国向德国大量出口的钨矿、锑矿等稀有矿产价格翻了几乎一倍还多,而且价格哪怕再高,德国人也是持续发来订单,英法德,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备战行为让其他地区的国家获益众多,不但中美这两国工业大国获得了众多的经济立即,就连苏俄也是为此获益甚多,从德国那里捞取了大量的财富。就连亚洲的俄罗斯共和国,r`本和朝鲜都是通过对欧洲的出口获益不少。
简单来说,欧洲四大国所进行的战备中,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获益匪浅,有着这种因素的影响,也就不能怪陈敬云和罗斯福以及斯大林都暗地里支持欧洲局势变的越来越紧张了。
欧洲局势紧张之余,各国的外交家们也是进行着紧张的联络,试图找到更多的盟友,德国就是在1938年开始,多次的向中国发出了友好信息,希特勒甚至不止一次的邀请中国总统陈敬云前往德国访问,不过都是被中国委婉的拒绝了。
德国那边的心思是想要和中国结盟,让中国、德国、意大利形成一个三国轴心,甚至还想要把r`本也拉进来,然后以四国对英法美苏四国形成强大的挑战,不过陈敬云想要的是获取利益,而且陈敬云也不怎么看好德国,和德国结盟后是坏处多过好处。如果这年头的美国死了心要和英法苏联合到一起,陈敬云也是不想要直接对上美国,那样对中国而言好处不多。
不过军事上的联盟不行,但是给予一定的外交支持和商业上的合作还是可行的,这几年中国可是给德国那边提供了众多的原材料,其中非常多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原材料,比如医药产品,比如重要的稀有金属。
而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也是非常密切,德国有中国所需要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技术,有中国所需要的大功率潜艇柴油机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德国基础材料,尤其是各种合金上的技术也都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中国手中则是有德国极为需求的飞机技术,中国的飞机技术除了发动机不算最好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电子设备方面都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4战斗机可是连德国人都想要好的好货se,而中国向德国人提供了军用飞机的技术后,也是顺利研发出来了数种先进军用飞机。
还有海军上,德国自家的海军技术实际上还停留在一战末期水平,整体ng能上是远不如各国海军,而中国在海军上虽然不敢说赶英超美,但是比德国还是强多了,德国新建的卑斯麦级战列舰上,就有着中国工程师的影子在里头,里头的一些重要的船体设计是出自中国海军舰政司之手。
而主炮上更是上海海军兵工厂所提供的技术,德国人自家的舰炮水平比一战末期也高不到那里去。
这种互动式的军事技术合作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两国之间都是获得了所需要的好处,德国那边自然不用说,和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让德国的扩军进行的极为顺利,尤其是坦克上,他们的坦克技术水平在1936年的时候也不过是一战末期水平,但是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研发出来了新一代坦克,也就是四号坦克这种坦克极大的借鉴了中国t9坦克的设计,ng能上比历史上的四号坦克要强得多。
因为中国的出现,实际上这个时空里各国的空军和陆军的各种装备发展水平都是比原时空的要高一些,就连r本人也是搞出来了ng能不俗的中型坦克。
而中国也是从德国手里拿到了不少好东西,除了各种基础行业比如材料和jng密加工这些外,最重要的应当属于液冷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了,滁州飞机公司下属的发动机部门和德国那边进行合作,并在1937年研发出来了大功率的液冷航空发动机,而这款被称之为s1100型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是根据德国b601发动机仿制而来的,ng能上比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所研发出来的液冷发动机ng能上要提高很多,功率上提高了足足两百匹马力,更重要的是可靠ng提高众多,之前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所研发的液冷发动机虽然动力也算不错,但是可靠ng较差,使得中国空军一直都没敢装备。
而这款s1100发动机一被研发出来后,立马就是被作为了新一代空军军用飞机的标准动力,并根据这款发动机研发新一代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这对于中国空军的新一代飞机的ng能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而s1100发动机的出现也是第一次让中国空军和海军的飞机型号出现了区别,由于空军预定的下一代飞机都是预备用液冷航空发动机作为动力,但是海军那边由于维护保养以及抗损方面的需求,另外空军战斗机的战斗高度一般比较高,而海军飞机的战斗空域一般都比较低,由于液冷发动机在高空领域具备优势,但是风冷发动机在低空领域具备优势,所以海军对于装备液冷发动机却是持反对意见的,而是希望继续装备风冷发动机,而事实上这年代各国海军中装备的舰载飞机基本都是风冷式,中国海军也是法免俗。
除了技术上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