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钢铁洪流(一)(3 / 4)

,而中**方从来就没有把取胜的突破点放在了巴尔瑙尔。

中**方最大的精华并不是数量巨多的传统步兵师,而是装甲部队,这十几个装甲师和十几个机械化步兵师才是中国陆军的精华部队。

在布鲁佐夫斯坦郊外,一座座的营帐布满了整个平原,营帐前方的空地上,则是停留着无数的坦克、步兵战车、卡车、各种火炮,远远望去竟然是一眼都不能望到头。

其中的一座营帐里,陈华俊正在其他几个将领们一起开着会议。

上头坐着的是第五集团军副司令郭成东,也是这一次奔袭新西伯利亚装甲兵团的最高司令,为了能够让压得住下面的一群中将、少将,陈敬云已经在半个月前晋升为他上将军衔。

郭成东也是中国陆军中的老资格将领了,内战期间就是少将旅长的军衔,三十年代末期被晋升为中将,论起资历来说晋升上将也是足够了,而极为难得的是,这人在二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在装甲部队里任职,当过装甲师的师长,机步师的师长,参谋部装甲司司长,装备部的装甲兵器总监、装甲军军长。乃是中国陆军中名副其实的装甲派将领,临近对俄作战时,陈敬云把他调到了第五集团军给方大山当副手,看重的就是他在运用装甲部队上的丰富经验。

“国家军事委员会已经批准了我们的作战计划,按照计划,这一次本装甲兵团由第二装甲军会和第四装甲军、第六集团军所属第五十七师、五十八师组成,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巴尔瑙尔以及比斯克中间绕过去,然后直奔新西伯利亚!”郭成东上将道:“同时第一装甲军也是会从西北方向出击,配合我们发动对新西伯利亚的攻势!”

下方的诸位将领也都是各大机械化部队的主官,包括第二装甲军军长孙立人中将,此人在前期只是一个中国陆军数以万计的普通军官中的一员,但是后来他根据中国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理论提出了机械化部队大纵深作战理论,此理论逐渐发展为中国的数大军事理论之一,而身为此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被迅速提拔,从中校的军衔一路飙升到中将,所用的时间只了十年不到而已,算得上是中国陆军中年代一代将领的佼佼者了。

坐在孙立人身旁的是第四装甲军军长冯玉祥中将,和孙立人年轻轻轻就是中将军长不同,冯玉祥出身于北洋,在内战结束后和大批北洋降将一样进入国民军服役,和当时的曹锟、徐树铮等人形成了所谓的北洋派系,不过后来这些北洋派系的大佬多被打压,曹锟等人被陆续晋升为上将后就是转入了预备役,建国没有五六年基本上就是看见所谓的北洋派系了,但是大量出身北洋的中层军官依旧大批量存在着,比如吴佩孚、冯玉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了,吴佩孚二十年代就被晋升为中将,三十年代中期后退役,退役之前被晋升为上将,最终以上将军衔退役,冯玉祥前期的发迹虽然没有那么快,但是他的军事生命更加长久,而且自从在参谋部熬了多年后就一直是在重要野战部队服役,最后积功坐上了第四装甲军的位置。

除了这两个军长外,还有若干军参谋,各师师长,能够被外人所熟知的有第四装甲军的参谋长蒋同辉少将、第六师的司长傅作义少将等,当然了这里头有个人谁都无法忽视的,那就是第二师师长陈华俊少将了。

身为陈敬云的次子,陈华俊在军中的名声比他的大哥陈华天要更为人所熟识,毕竟陈华天一直都是待在南京工作,而陈华俊却是常年待在野战部队。

不过在战争期间,陈华俊也是时刻注意着避免自己的身份给其他人造成太多的困扰,毕竟中**官团里头,大家族子弟实在太多,国内的那些顶级家族里几乎家家都有嫡系子弟参军的,如果陈敬云的这几个儿子给带坏了头,那么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在场的都是将军了,中将两个,一群的少将,而这些人就是这支临时装甲兵团的主要将领了,曹阳清要率领他们去奔袭数以百公里的路程,然后攻克新西伯利亚,然后对巴尔瑙尔地区内的俄军形成全面围攻。

为了更好的指挥这支装甲机群,国家军事委员会正式下令成立第一装甲兵团,辖第二装甲军、第四装甲军、第五十七师、第五十八师,第三机械炮兵旅,第五机械工兵旅,以及第十三运输团、第十四运输团、第二十九运输团,第一装甲机群嫡属于第五集团军所辖。

中国陆军中的集团军并不是属于简单的集团军模式,他们担任的是战区指挥部的责任,下属军或者各种临时性质的集群,第一装甲兵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临时集群,专门为了巴尔瑙尔会战而组建,过后就会撤销,其所属的第六集团军两个师摩托化步兵师以及其他附属部队也就归还原有部队建制。

整个第一装甲兵团用于坦克超过六百辆、各式履带式装甲车上千辆、各式轮式车辆超过万辆,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之巨,抽调出来的这些兵力几乎占据了第五集团军八成以上的机械化力量。

这支集中起来的机械化兵团也可以说是中国陆军有史以来集中起来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兵团了,以往的作战中,普通战役规模顶多也就是一个军的规模,在往上就直接是集团军了,而如今为了指挥这支规模远远超过军,但是又不及集团军规模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