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章 产业(2 / 5)

get到点上,说:“我的也请娘子管吧,我也是无父无母,不过我是米娘子养的,以后她干不动了,我给她接出来养老。”

点绿一怔,嚷着要给宋嬷嬷养老。

碎绿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契书的规制,又叫点绿先别哭了,看看大章图样,能不能仿制。

三绿震惊。

明媚拍了拍碎绿的头,叫她别想太多,契书都在衙门有备份。

碎绿沉声道,“我家有债主,我无私产,按礼法,钱得拿去给我阿父抵债。好在我入宫后,先时是尚衣局,后来娘子也给改了名字,他们不知道我在何处当差,也不知我如今叫什么。”

深绿与浅绿看向点绿,小不点连忙闭上嘴,表示自己一定啥也不会往外说。

娘子与姐姐们的事儿,是绝密,小不点懂。

最后所有契书都叫收了起来,一张也没发下去,都放在匣子里收到隐秘处了。

“咱们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此时,明媚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利益相连,比再多誓言都重。

她坚信,她们的感情经得起金钱考验,所以她先给钱。

无论将来秦王府里,她是个什么状态,四绿的退路要留好。

这里还不够,还得攒。

五个人,十只手,摞在一起比天高。

长公主府,老孙拿着自己那份儿契书,美的冒鼻涕泡,郡主对咱不薄啊,咱一个阉人厨子,奴婢秧子,也有份儿土地了。破天荒的给阖府上下杀鸡宰羊,今天的大锅菜里不是猪肉,老孙也不念叨下贱不下贱了。

属官与侍卫们本都是同僚,都是秦州来的,可这些原本的太监女官们,大部分还是京中掖廷宫分下的。

郡主一手股权打法,彻底收了他们的心。

苏记又从公中播出一份,给府里的丫头小子们分润一二,于他们而言,土地是多遥不可及的梦,更何况给的是绑定土地的纯收益,一不用种,二不用交税。只要长公主府在一日,这收益就永远有他们的。

是夜,有大头螳螂主动来投,自言对不住郡主厚赐,当时便要自尽。

苏记来者不拒,尽数宽恕,重新纳入门下。

大头螳螂转职暗夜黄雀,不仅帮黄雀抓住更多害虫,还能传递假消息,也很合理。

蜜枣加大棒,是人就会使。

蜜枣的分量,却不相同。

世间,最贵的是人心,最轻贱的也是人心。

郡主出了大价钱,收买了人心。

秦州什么都能缺,再不能少了人心向背,郡主英明。

矿场经营,秦王只管给钱收钱,他一没母家,二没门人,几个伴读都不合胃口,不肯出门一同行侠仗义,全被打发了。

所以,许业与荀真又多了一摊子活儿,荀真管勘探,许业负责经营。

自打来了京中,许业觉得自己是个掌柜的命,老爹期盼的立业是没谱的事儿了,如今真成掌柜的了。

荀真心思少,让干啥就干啥,听话。

朝中风波不断,同僚扇风,各派架柴,少府与司农寺打出了真火,几日内已经互相折进去几个属官。

东西市的市令耍了秦王一回,秦王不记得了,长公主府却得给讨回来。好位置的铺面让出来,司马王秀包下,全部挂在秦王府名下,售卖武林松香木炭。

各方角力,陛下作壁上观。

朝中乌烟瘴气,围绕木炭亏空之事,互相诋毁,互相推脱,对市场上一日比一日贵的炭价,视若无睹。

秦王无动于衷,长公主府沉寂,一时间,几方盯梢的都不知道自己该盯着谁了。

齐王被手下劝着,注意力也都放在朝中党争,幻想着分一杯羹,一时没了给弟弟找不痛快的兴致。

储备炭失窃的事传的沸沸扬扬,虽然市中木炭供应充足,各县炭户的马车每日都要运送木炭过来,两边的炭行却一日一价,开始惜售。

长公主府

“果然不出所料,这帮瘪犊子,掉钱窟窿里了。”许业勾着荀真的脖子,俩人一身黑灰,趁着夜色走地洞进了府。

荀真动了动嘴,觉得嘴里都是渣滓,就没说话。

普通民户并不用木炭,都是烧自己家存的木柴就行。但这里是京城,城中有大量从事手工业、服务业的人,他们是没有条件存上不要钱的木柴的,不买炭不行。

炭行涨价,他们有路子,就找炭户,偷摸交易。

为了笼络炭户,炭行一改压价、拖付的嘴脸,不仅按照五文的市价收购,还给现结铜钱银两。

后面木炭都不进城了,直接存在城外庄子上。荀真顺藤摸瓜,将几个庄子的所属全查了出来,基本都是朝中司隶派大臣的子嗣亲属,出钱的倒是河东居多。

河东与少府打架,司隶趁机浑水摸鱼。

本朝官员的木炭都由皇帝发,少府供应。

本朝皇帝抠门,勋贵不多,都有山有地,自己烧炭够用,还能卖点儿,这部分炭也被炭行收了。

冬月进入中旬,涨到了七文钱一斤炭。

京中商户想要大批量买炭,炭行居然还不卖,就得让人抢,主打一个量少价高。

秦王府的木炭,是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