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出人意料(2 / 4)

式,现在皇上正烦着呢,最需要他们陪啦,小黄门跑到宫门口告诉军士们还是那句话‘没有圣谕不准他们进宫’!

······

“酉时一刻!”这时漏房里传来保章正拉着长声的报时声,瞬时哀乐声响起,当然不是现在葬礼进行曲,是什么赵柽也听不懂,只是听着凄惨,让人不忍落泪。大殓要给棺材加盖下钉,按规矩是最后一面了,主人主妇皆应凭棺而哭尽哀,顿时整个宫城中哭声四起,真的假的,声大声小的,男的女的,亲的后的都是大放哀声,竭力哭嚎···

“娘啊,孩儿不能未能在你床前尽孝,更未能见您最后一面,不孝啊···”赵柽以头抢地,放声痛哭,看着模样是悲痛欲绝,“皇后啊,我与你素不相识,无情无份,甚至话都没说过一句,老子被赶出皇宫你也未给我说句好话,现在我这么卖力的哭你,你以后可要保佑我,别让你儿子找我麻烦。”他边哭还没忘跟冥冥之中的王皇后交流,谈谈条件。

一套繁琐的仪式结束,已近午时,赵柽嗓子都哭哑了,见喜和护卫们抹着眼泪劝解着,躲在门洞里的殿直军士们也是唏嘘不已,他的孝心倒是把这些人都感动了。

这时宫门再次打开,一些人陆陆续续的走了出来,能在殿里的都是五品以上的,那些小官们只能在殿外挨冻,现在总算结束了,皇上又不管饭,都准备回家呢,一出门猛的看到门口忽然多了个灵棚,一打听才知道,兖王爷在这哭了半天了,他们立刻心里平衡了,自己官虽小还能在宫里哭几声,比王爷待遇还高呢。再细问,却都不舒服了,兖王出宫的事情大家多少都知道点,可现在皇后死了,孩子回来奔丧,却连大门都不让进,有点说不过去了,一时间都围着边上议论纷纷。

赵柽这时心里这个气啊,刚才老子哭的昏天黑地的你们一个也不出来,现在老子累了,你们围观来啦,得了,接茬哭,于是赵柽又由抽泣变成了嚎哭,边哭边诉说母子情深,却没能床前尽孝,送母后最后一程···这些人却很快从传言中得知是杨戬将王爷拦在了门外,立刻都蔫头耷脑地走了,屁也不敢放啦。

“妈的,你们连这点正义之心都没了,看来大宋朝真得完了!”看着人一个个的离去,赵柽长叹口气,自己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人心已经如此,他沮丧地瘫坐在地上,这一半是累的,一半却是对满朝官员的失望。

“王爷,歇歇!”见喜看着王爷的样子心疼地说道。

“嗯,消息已经送到娘娘那了吗?”赵柽站起身,又上了炷香,小声问道。

“我已经找了个相熟的人把消息递进去了,贵妃娘娘应该已经知道了!”见喜轻声回答道。

······

“官家,为什么不让柽儿回京奔丧?”后殿之中,郑红梅刚刚坐下,就得到消息,自己的儿子进京奔丧被拦在了宫门之外,强压怒气问道。

“什么,柽儿没有回来?”赵佶却惊讶地反问道,好像感到十分的意外。

“怎么官家不知道吗?他两次上表,请求回京奔丧,却没有等到旨意,今天是大殓之日,他急着想见皇后一面,匆匆进京,却被拦在了宫门之外,不准入宫祭奠!”郑红梅虽感意外,心中却是更觉得凄凉,自己的儿子回来没回来,当爹的根本不知道,看样子也不大在意,可见他已经淡忘了这个儿子。

不愧是前世当过兵的,赵柽的‘阵地’选的很好,这里正对着皇城正门,门内外廊衡门往北走一百来步,就有一个横门,这是宰相,副宰相们下马进办公室的地方,其余在此办公的还有御史台的言官们,不过他们在这下了马还得往后走,到文德殿;东廊大庆殿有个东偏门,中书,门下后省,修国史院的办公地,殿前有东西大街,往东走叫东华门是太**,往西当然叫西华门,过了这道门就算是禁中了,像知省,御药、知省、御药、幕次、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内诸司兵士,都在这等着宣唤。这块地正是中央各部位的办公集中地的必经之路,里里外外的人都能远远看见他,想上朝想上班都得从他眼前走,正是上访喊冤的风水宝地。

几个仵作行的伙计一边向宫城里瞄,一边手脚麻利的搭起了一座灵棚,在宣德楼前搭灵棚他们还都是第一次,心里不免紧张,担心里边冲出几个人将他们砍喽,可老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来路不明的人价钱出的高,干着一回足够他们吃一年的啦,所以也豁出去了!

赵柽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地上铺着白布,他手提一支大号毛刷正在写挽联,谁让他忘了找个文化人来着,现在跟来的这帮人打架还行,写字都根本指不上,他自己虽然还没正式进学,但也是他们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了。他搜肠刮肚琢磨了半天,终于想起了副挽联,刷子一挥,一尺见方的大字跃然布上,写完最后一笔,伙计们赶紧给挂上了,上联是‘难忘淑德,永记慈恩。’下联是‘春晖未报,冬雪添愁。’横批‘流芳千古’。

“啧啧,这孩子岁数不大,这字写的真是别具一格!”搭灵棚的伙计见得多了,看着挽联上的字忍不住赞道。

“哼,他娘的,算你们识货,老子这仿宋体虽然写的不如我们政委好,可在农场里也是数第二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