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驯服(2 / 4)

装。下午申时,街的行人多了起来,那些晚睡晚起的读人也从家里出来吃茶喝酒。这时从街头走过一老一少两人,老的虽是须发皆白,却也硬朗,腰板挺直。跟在他后边是个的年轻人,身材修长,面目俊朗,两人皆穿圆领、窄袖、前后缺胯,形制短窄的紫衫。

“老师,走了半天了,咱们楼歇歇?”来到座三层酒楼前,年轻人问道。

“也好!”老人笑笑说道。

见客人门,小二立刻热情的将二人迎了进去,“客官,还是楼下!”小二问道。

“三山!”年轻人说道,老人却笑着摇摇头,跟着楼。小二楞了下赶紧跟。

有人要问,怎么楼论‘山’,原来宋朝这时节,酒阁名为厅院,楼则又以山为名,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意指酒力高远。大凡入店,不可轻易登楼阁,恐怕酒力不胜。如果买酒不多,就在楼下散坐,称为门床马道,凑合吃点喝点就行了。

“二位客官要几斤酒,我们这都是府中产的烧酒,清亮醇厚,后劲十足!”小二给二人挑了个临窗的座位摆四盘菜蔬说道,那里可以看到悠悠碧水,确是个不错的地方。

“先二斤!”年轻人没有动筷子,看看老人说道。他进店时已经看到楼前的红杈子,店门挂的贴的金橘红灯,知道这里是仿的京中酒楼,行的肯定也是那里的规矩,的菜不过是看菜,匆忙动起筷子夹菜,就被酒家人笑话。

“要什么菜!”小二又问道,“我们这里肥鸡嫩鹅都是庄子产的,鲜鱼也是河里刚捞来的!”

“随便几个你店里的特色酒菜,不要啰嗦了!”老人好像有些疲惫,摆摆手道。

“好嘞,这就给你配齐!”小二答应一声倒茶,下楼去了,报过点的酒菜,由到了店门前,招呼过一个提茶瓶沿门点茶的卖茶者,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卖茶的点点头匆匆离开,他们这些人走街串巷,信息灵通,往往负责传递市情消息,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如果邻里有吉凶之事,他们还为其往来传语,或帮助凑集人情分工,早已约定成俗,所以有人看到也不以为意。

楼的两人小声说着话,看着窗外的风景,这时小二引领着七八人又楼来,其中一人看看他们两人,在小二耳边低语了几句,小二有些为难的解释着,却挨不过那人,只好凑了过来。

“两位客官,这几位大人想在此会聚,可否移步二楼?”小二媚笑着说道。

“楼还有众多空位,还搁不下他们几个人吗?为何叫我等下去,难道怕我们付不起钱吗?”年轻人有些恼火地说道,小二却不在回话,只是看向老者。

“我们下去二楼,麻烦小哥了!”老人无奈的摇摇头说道。

“老师怕他们作甚?”年轻人不解的问道。老人指指自己的衣服,又看看刚楼的人站起身,先下楼去了。

“唉!”年轻人看看刚楼的那几位,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腰里束着角带,蹬着皮靴,乃是士大夫们会客交际时常穿的帽衫,他又看看自己的衣衫,乃是紫衣,这种衣服便于活动和行走,是军将们常穿的,他虽然不忿,也只能叹口气随着下楼了。

“嘻嘻,这两个武夫却也识相,大家坐!”为首的人嬉笑着说道。

早饭后,集合哨声响过,各个宿舍的门忽的打开,士兵们迅速集合像出膛的子弹一样扎进马厩备鞍牵马,然后列队到操场集中听候号令。先是马下马,继而是立正稍息,口令和徒步训练时一样,只是余音拉的长一些,以便使战马在骑手的操纵下反应过来,做出规范的动作。

经过近一个月的光背马训练,现在所有人都能稳稳的骑在马小跑,不至于发生掉马的事情。原来他们午一般都是进行步兵训练,中午和下午才进行骑术训练,可那天发生了一件气死人不偿命的事情,让赵柽恼火,把午也干脆改成了骑兵训练,不过主要针对的是马,不是人。

赵柽现在用的马,一部分是府里原有的,一部分是缴获盗匪的,为了看着精神,他选的一色的黑马,府里的马还好说,经过训化,懂得简单的口令,可那些从盗匪那缴获的马就比较杂了,本来他们就是从各处抢来的,所以都带了‘地方’口音。而亲卫队过去和马打交道也少,只知道‘驾’是走,‘吁’是停,训练期间也就这么吆喝家里牲口似的胡乱叫,结果那天在府外训练,一个赶车的从旁边经过,甩了下鞭子喊了声‘驾’,那些听懂了的都跟着走了,马是群体动物,也懂得‘随大流不挨揍’的道理,稀里糊涂的也都跟着跑,整个马队跟着大车走了。

这件事让赵柽受了刺激,决定对马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否则哪天了战场还不跟着敌人叛逃喽!赵柽懂得一切要从基础抓起,各个战斗动作从单个到伙、队联合训练,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人马动作一致,人仗马力,马仗人威,一入战场,人马才能成为一个战斗体,从而发挥骑兵的威力与特长。于是他就把训练步兵的那套移植到了马身,重新编排了统一的口令让他们学习,明白什么是‘前进、立正、左转、右转、齐步走…’,现在队列行进训练,马和马之间距离是多少,都要用尺子量好,让他们保持一致。

对动物的驯化带有很大的感化因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