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日日不得闲(3 / 4)

也同样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所以不得不像大炮一样用马拖拉,四五个人配合着操作

王爷不愧是学机械的科班出身,很快找到了毛病,说起来也不愿人家,他是图上作业,人家是照猫画虎,配合上难免出现一丝半毫的差错,可总设计师不在,谁也不敢改动,大家按照王爷的吩咐动手修改以后,装上了弹鼓,机枪就‘嘎嘎’的欢叫起来,当然那是空爆弹枪打响了,赵柽吩咐他们配合亲卫队试验,并授予他们‘先斩后奏’之权,不必事事请示晚上,赵柽就在工坊食堂设宴,与大家共进晚餐,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第三天,赵柽上午视察北府,检阅了亲卫队留守人员,并安排他们进行换班,毕竟跟随自己进京的亲卫们半年没回家了,虽然在京里依然坚持训练,但是限于场地和任务性质,许多项目都搁了起来,为了保证战斗力不下降,轮换是必要的同时亲卫队‘队委会’一致决定,为了保证王爷江南一行的安全,必须加派一都人马随行

赵柽随后安排了下一阶段的训练,现在没有战争,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匪让他们去剿,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演习来保证战斗力,使他们的脑子中的那根弦总是绷的紧紧的随后赵柽交给了他们几本小册子和地图,里边是关于西夏的的军政和地理情况,这些都是他从商队收集来的情报汇总中摘录出来的,也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开赴西北,有些情况是他们要了结的

下午,赵柽校阅社丁,现在府里不缺马了,千骑社也终于名副其实了,在高宠的训练下,这些人已经能上马驰骋,开弓射箭,当上千匹马肃立在赵柽面前,他终于有了当将军的感觉可最让赵柽意外的是高宠这小子居然从社丁和庄客中选拔了五百身高体壮的大汉,让他们穿上三十多斤重的鱼鳞甲,配上了重三十斤的大斧,这大斧可砍、可砸、可刺、可钩,下马是对付骑兵的利器,上马就是人肉坦克,可冲锋陷阵,实力堪比唐朝的精锐陌刀队赵柽看着他们的表演直摇头,这些人穿着笨重,得给他们配上什么马才能跟的上自己的轻骑,重要的是高宠这小子崽卖爷田心不疼,这些大汉这么大的运动量,一天得吃多少东西啊

第四天,赵柽到义学慰问,看望了广大师生,赠送了从京中带来的笔墨纸砚和一批籍,观看了他们的军训成果表演赵柽当然是发表即兴演讲,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忠君报国,为国出力这稿子他都不用写,张口就来,前世从上幼儿园起一直到军校毕业,领导来了都这么讲,他早就耳熟能详了,略加改动便好了

第五天,赵柽召集府中党政军高层领导开了联席会议,通报了京中的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要大家做好准备打仗的思想准备生产要偏重军工方面,皮革厂、被服厂、食品厂加紧军需产品的生产命令对在西北派驻的商铺加大资金支持,将其扩建成后勤基地,囤积粮食、马料和药品,三支商队调整路线,将所需资金物资提前秘密运到西北在社丁中挑选五百忠诚可靠的人,开始秘密进行火枪使用训练,同时对辎重队和炮队在原有基础上扩编,加强训练,迅形成战斗力

。。。。。。

赵柽一行在襄邑一下住了七天啦,眼看就要到了五月端午,随同出行的一帮大小官员和护卫的禁军都急了,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要尽快到达江南,远离京城,到了那边在磨蹭,最好是能磨他个一年半载的,来年再回京可王爷一到这就见不着人了,他们虽然每天好吃好喝的,出行也有人陪着,却完不成领导交代的任务,真是心急如焚,琢磨着王爷是不是偷偷的又溜回了京城,把他们都撂在了

午夜,王府码头上突然来了两辆马车,几个下车来到了一艘大船边上,“周待制,师师姑娘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赵柽冲两人拱手道,这两人正是随他们一起出京的两位客人,一个正是中年学士周邦彦,另一位却是戴着纱帽的一位婀娜女子,却是名震京师的李师师

“王爷大恩,下官没齿难忘”周邦彦施礼道

“王爷,妾身有礼了”李师师屈身下拜

“让姑娘受了惊吓,抱歉的是本王”赵柽还礼道,他为了断了他爹的念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出京的前夜将李师师绑了秘密送到了自己的座船上

“不,不,还得多谢王爷成全,自此妾身虽跟随周郎远避江南,却强似那卖笑的日子”李师师哪里敢收,侧身让开说道那周邦彦因为得罪了皇上,被找了个茬贬出京师,到庐州任学正,他是李师师的老相好,两个人琴瑟相和,早就郎有情妾有意,说得不好听点早就勾搭成奸了,也就赵佶还以为人家为他‘守身如玉’呢,又赏东西又盖房的当冤大头赵柽做了个好人,将李师师送给了周邦彦,这老小子乐屁了,丢了官却抱得美人归,自己也不算亏

“姑娘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庐州贫苦,本王将姑娘匆匆带走,一应细软都丢下了,这点东西就算本王赔给姑娘的”赵柽一挥手,两个亲卫从车上卸下两个箱子,吩咐水手抬到了船上

“多谢王爷了,妾身无以为报,就让妾身唱首周郎的词”说罢,展开歌喉,“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土、曾见几分,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