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而不肿,疼还不见血!”他伸手撩起他的衣服摸了摸道。
“疼,别摸啦!”张魁拧着身子急赤白脸地喊道。
“知道疼,还天天犯错!”赵柽放下他的衣服道。
“赵二,你他娘的不知道,这鬼地方规矩太多,有些事情也不能都怪我啊!”张魁咧着嘴说道,“睡觉得洗脚,吃饭得唱歌,早晨跑步,我就跑的快了点,就打了我顿鞭子;站岗我就迷糊了一会儿,挨了三十军棍;还有那骑兵队形,非得跑成一条线,战场上那是没有用的东西,我跟队长争辩了两句,又被揍了一顿,你说我怨不怨!”
“你跑了多快啊,他们就揍你?”赵柽问道。
“不快,我当排头兵的,就比他们快了半圈,他们跑的慢,也能怨我。再说我即使睡着了,三十步外飞过只鸟,我也能知道。他们练的那也叫骑术,我单骑就敢冲阵,用得着排成队冲吗!”
“呵呵,你的揍挨的不怨,违反军纪不揍你揍谁!”赵柽笑道,“唉,那你怎么不跑啊,看你也是练过的,想跑也不是件难事,要不我帮帮你?”他又热心地说道。
“赵二,不怕你笑话,这地方虽说规矩多点,可让我跑,还真舍不得!”张魁小声地说道。
“哦?!此话怎讲,挨揍还挨出感情来了,一天不挨打就皮痒痒?”这回轮到赵柽奇怪了,惊异地问道。
“你才一天不挨揍,就浑身痒痒呢!”张魁白了他一眼说道,“我从小就想当兵,可我看不上那些就知道吃喝玩乐的禁军,他们也瞧不起我们这些蕃户,想着襄邑军是燕亲王亲军,也听说他们三千破三万的事情,所以就来试试,没想到这真不赖,吃的好,穿得好,还对蕃汉一视同仁,要是不挨揍就更好了,挨过这一段,等上了战场他们就知道我的厉害了,那时有了战功,就不会挨揍了,所以我现在才不跑呢!”张魁挤挤眼睛得意地说道。
赵柽点点头,他算是明白了,这小子是个不肯安分守己,精力过剩,没事喜欢找点事的家伙,“想不挨揍还不容易,王爷的近卫队就从不打人,要不你去那,那正招人呢!”他在张魁耳边轻声说道。
“切,近卫队是王爷亲军中的亲军,咱们这最厉害的人都在那,我听说没有真本事是进不去的,再说他们只要襄邑人,你就逗我!”张魁冷笑着说道。
“我还是王爷的身边人呢,只要我跟王爷说一声,没有办不成的,再说近卫队也不都是襄邑人啊,那的人也都是王爷从四处招来的,不过是住在襄邑王府的地盘上罢了,不是你胆小不敢去了?”赵柽斜着眼,嗤之以鼻地说道。
“我不信,你看我们指挥使过来了,你要是跟他说成了,我就去!”张魁冲那边走过来的几个人努努嘴道。
“哼,你可瞧好了,到时候你要后悔,可别怪我整你!”赵柽冷哼一声说道,看张魁点头,他冲那几个人喊道:“张挺,你过来,这个人我带走了,待会儿你派人把他的东西送到近卫队去!”
“好嘞,您把他带走!”张挺连坌都没打就答应了,张魁却有些傻眼了,眼前这小子看来真是王爷身边的人,对指挥使都直呼其名,而更奇怪的是在他们眼里天一样存在的指挥使立刻就应允了,连为什么都不问。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挑兵
政和八年,天宁节后,有位学识渊博的方士向赵柽进言道,《史记上记载,古时候的黄帝,有一年得到了宝鼎和神策,而那一年的冬至恰好在十一月初一的日出时分交节,干支是己酉;后来汉武帝元鼎五年的冬至也是十一月初一的日出时分交节,不过干支是辛巳,虽说与黄帝的己酉朔旦冬至相比有点差别,可人家孝武皇帝仍然在冬至那天亲自郊祀了泰山。 再看看咱们,今年冬至正是十一月初一的日出时分交节,而且干支竟是己酉,和黄帝时候一模一样。
日出是一天的开始,初一是一个月的开始,冬至是一年的开始,三个凑一起,真所谓得天之纪啊!况且,太宗在做皇帝做到第二十年时,大赦天下以示庆祝,如今陛下也做了十九年天子了,明年可不就是二十年了?是不是也改元大赦庆祝庆祝? 赵佶听后大喜,这么好的口彩,当然得庆祝庆祝,甭等什么明年了,就今年十一月初一,改元重和,今年就算重和元年! 重和何解?和之又和也。
十月初十,赵柽主持了天宁节庆典次日,没几天接到改元诏令,虽然知道这年号没用了几天,可改元毕竟是大事,赶紧写了一篇贺表五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然后传达皇上的旨意安排各级官吏通告全路。又连发数道训令,督促河东境内禁军各将,蕃兵各指挥进行冬训,并派人到各将督察军务,淘汰老弱,补充青壮,整修器甲,向沿边各城调集粮草备战。
赵柽东跑西颠,劳神费力解决了眼前一系列的问题后,便又赶回九宫寨。萧瑀坚辞正将之位,赵柽挽留了一下,他坚持要辞。看他去意已决赵柽和大家商量了下,给了萧瑀两个选择:一是在军部担任副职,给赵仁做助手;另一个是接替赵廉回襄邑主持那里的训练和军事工作,以他这两年的带兵经验,足以胜任。萧瑀考虑了两天,决定会襄邑练兵,赵柽便安排赵耻接任,又从军中挑了十几个有经验的军士与他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