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同样不差,每队有两辆得到加固的四轮马车负责运输士兵,这些车还可以在宿营、布阵时充当围栏和挡马,遇袭时结为车阵作为掩体。
步军单兵装备为一支枪管加长型连珠枪、一把自卫直刀、一个携弹五十发弹筒、一套筑垒工具,一个轻型背囊,可以装下睡袋、衣物和三天的食品及其他日常用品,单兵负重在二十到三十斤左右,并可根据承担的任务不同增加或减少配备。
步军服装上与骑军有所区别,大裆马裤适当减小,长靴改为短靴,便于行军,盔甲为重要部位加强了铁网的胸甲,增加了防护力。枪的重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杀伤力和射程同样增强。赵柽也考虑给步枪装上刺刀,但是考虑到对手都是使用冷兵器,一根尺把长的刺刀面对动辄以丈计的长枪大刀形同鸡肋,还不如一把直刀让人觉得心安,于是果断取消。为保证火力,每个步兵旅都编入了一个机炮营,每个指挥有机枪队,每个步兵分队都拥有机枪班,能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炮兵也是扩军的重点,由原来的两个独立炮兵营扩编为炮兵旅,下辖臼炮营、速射炮营和一个新的重炮营。赵柽考虑到将来会面对更多的坚城、险隘,如今的炮对坚固城防的破坏力和震撼力还是不足,于是命令工坊试制了两千斤以上的大口径重炮。这样每个炮兵旅编制为一千五百人,每旅拥有臼炮三十门、速射炮五十门、重炮五门,加上各将属火炮,已经拥有各种大小火炮近四百门,集中使用的话产生的强大火力将无坚不摧。
军部直属队除了原有的斥候营、机炮营、亲兵营、执法队之外,将辎重营扩编为辎重旅。下辖的医士队扩编为医疗大队,有医士三百人,承担起危重伤员的救治工作,忠勇军自建军之初就编有医士,如今扩编后每个指挥都要达到有三名专业医士,每个旅编有三十人的医疗小队,将设百名医士组成的医疗中队。赵柽如此重视医疗工作,不仅只因为古代医疗手段落后,疫病容易流行,而且完备的医疗体系可以消除他们伤后无人救治的担心,提高军士的士气,减少战损!
王爷为了应对忠勇军基层军官的外调和加强克虏军、水军护卫队建设将自己的近卫营几乎全部‘贡献’出来,人数锐减到三百人,这对于喜欢四处乱走的王爷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不等赵柽自己提出,大家已经提出重建近卫营并扩大编制,以便能与现在的规模相适应。
几经讨论,大家决定近卫营扩编为近卫旅,由一个内卫大队、一个特战大队和两个战勤大队及一个后勤支援大队组成,编制二千人。兵员将在整个忠勇军和王府所属各个武装系统中选拔,建成后的近卫旅仍将是忠勇军中第一旅。。。
而现在赵柽最担心的问题却是各级指挥机构的建立,原来四将的都指挥使和副帅一个都不剩的都被调走了,且基层指挥员在扩编后也会出现很大的缺口,这就需要抓紧时间培训,而由于赵忠的调离和自己东奔西跑,建立军校的事情被迫搁浅,只能改由各将成立教导训练大队培训基层军官。。。
e
()回到太原,赵柽下令休整五日,他借此回到了太原府,与各府路、各司官员会谈,听取他们的汇报。处理完公事后,便到了放年假的日子,王爷与宣抚司副使许宗衡等人闭门密谈了两日,商定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召集了聚到太原的各路商队掌柜、管事,审阅了一年来的账目,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决定了成立柜坊,并以各堂的名义发现银票、盐引等事宜,制定了原则性的规章,交由各堂执行。而他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完全转到了军事上。。。
为‘响应’圣上伐辽的重大决策,时刻准备出兵辽邦的号召,赵柽决定再一次扩军!这次赵柽河东募兵的奏议没有受到多大阻碍便顺利得到批准,这其中缘由有三:一是为了夺回燕京,西军大规模北调,童贯几乎将陕西路精锐禁军抽调一空,要防止辽军狗急跳墙自河东犯界,加强处于辽宋交界的河东军便成了重中之重;二是河东现在兵力匮乏,因为前一段时间赵柽大规模裁撤河东军中老弱,原驻河东的十三将被整编成了八将,有五将成了只有番号没有兵员的空架子,现在大战在即急需补充空额;三是西军大规模北调屯驻河北,这距处于河南的开封不过几日路程,且中间除了道黄河几乎无险可守,赵佶担心童贯尾大不掉,而忠勇军是儿子的亲军,这个是能让他放心的,毕竟即使儿子造反,将来座上皇位的还是姓赵的。
鉴于在对西夏战争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对女真人的战术研究,赵柽经过仔细考虑,他打算将骠骑的规模保持原有规模,暂不扩大,但是为了将其独立成军,仍作为拳头部队使用。介于龙骑在战争中除了完成轻、重骑兵惯常的追击、侦察、掩护交通线、冲击敌阵等任务以外,还经常下马作战,担任阻击和攻坚任务。体现的一个兵种的‘多用途’,且综合了骑兵的机动力和步兵的火力,赵柽将龙骑兵作为大力发展的目标!
另一个需要组建的‘新兵种’种便是步军,其实步军是最古老的兵种,战争伊始就是一个军队的主力。一直以来因为其便于训练。维持费用低而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但是在忠勇军中却是个新生儿,因为赵柽考虑到当前的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