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休休休(2 / 4)

们失察导致郭药师主动叛国投敌而没有采用预防措施,改了几句话不但把事情的真相掩盖住了,且把一切责任推给了被俘后拒降被杀的蔡靖,那边死无对证大家都逃过了惩罚似乎是没事了,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却不惜将大宋抛到了毁灭的边缘!

盖子揭开了,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可一个个的起哄架秧子行,却没有人能力挽狂澜想出解决的办法,面对严重的形势毫无办法。赵佶也是吓得麻了爪儿啦,问计于群臣,别说还真蹦出来一位能人,大臣李邺上书愿出使金国议和。

这个时候有人挺身而出,赵佶岂能不答应,当即准了。可李邺又提了个条件要求携带黄金三万两,作为议和的费用。但这时国库中居然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金子,最后还是赵佶从内帑拿出两个各五百两的金瓮两个,命书艺局熔化后重铸为金字牌,交给李邺先去办事。

然而金军都打到了燕京府,当然不会将这点散碎银两看在眼里,李邺白跑磨鞋底空走一遭,没有任何结果。可了那么多金子怎么也得给皇上个交待,于是李邺告诉赵佶‘金军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入濑,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这话鲜明生动,比喻恰当,大涨敌人气势,灭自己的威风,将朝野上下人等气得够呛,可李邺也给自己赢得了个‘六如给事’的荣誉称号史册留名,但是也把赵佶给吓住了,更加慌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佶才感到事情严重,可一切似乎都晚了点。金人不久就送过来一封声讨他的檄文,满篇尽是不逊之言。童贯与大臣商议,恐赵佶看见伤心,不敢上奏,李邦彦提议说,如果此时把檄文呈上去,可促使皇帝下决心颁布求言之诏。

于是众大臣在宣和殿将檄文呈上,赵佶看完檄文果然涕泗俱下,只说了三字:“休、休、休!”然后就…就晕了过去。

窘急之中赵佶召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商议如何处理。这老实人竟说老实话,果然钻进了李邦彦等人设计好的套中,宇文虚中劝说皇帝应先降罪己诏,更改弊端,以回天意,顺人心,至于防御之事,可委托将帅任之。谁都知道前几年方腊起义时童贯也曾御笔代书了‘罪己诏’落得什么下场,差点给打发回家,大家都憋着不提,偏偏他提了。

无计可施的赵佶当即采纳,并命宇文虚中草诏,数说了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不是,下令废石纲、应奉局等弊政,要求天下官僚士庶直言时政,希望天下方镇郡县率师勤王。

从这道诏书来看,赵佶对于国家的积弊,政策的阙失,自己的胡作非为早就心知肚明,但没有外力的强势打击,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有错,恐惧才是最好的清理醒剂!事情都真的,但是这份罪己诏还是遭到多数大臣反对,七嘴八舌地批评宇文虚中过于偏激。

可这时金兵愈来愈近,警报如雪片一般飞报宋廷,京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双方还在激烈争论,御笔诏书经过几次修改还是未能通过。军情危急,枢密院报告金兵快到黄河北岸!赵佶无暇再考虑此事,于次日诏告全国,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如何能从这混乱局势中脱身,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替罪羊…(未完待续。。)

金军连遭两次大败,不敢再轻举妄动,缩进了白水口闭门不战,白水口两边山势陡峭,峡谷幽深,赵勇几次遣人探路都无功而返,而金军为了防止偷袭除了在险隘布置了大量兵力,还放火烧山生生将周围几座荒山变成了火焰山,他们都成了仙,整日生活在烟雾缭绕之中。

一筹莫展的赵勇气得调集炮兵堵在人家门口天天轰击,这下女真人更不出来了,没事就修大门,最后把门口干脆用石头砌死了,似乎放弃了南下。可赵柽得知后长叹一声,他知道金军已经得知银术可部已经打通了通往太原的道路,悄悄地溜了。

赵勇听后立即派人前去查看,果然峡谷中空无一人一马,金军真得偷偷跑了!赵柽知道自己也到了该走的时候了,他明白即将到来的新年将是另一番模样,历史也将掀开新的一页。他苦苦思索着,自己在这历史巨变的时刻将何去何从,是甘于命运的摆布,还是奋起反击,彻底改变这段历史呢?

………

再说韩离不占领燕山府后,燕山府所属各州郡见大势已去,无不望风而降。十二月十日,金军兵不血刃全部占领燕山府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驻燕山的十一万宋军就这样不复存在。金军的快速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郭药师降金的功劳,加上郭深知大宋军事和政事上的底细,金太宗特别下旨,委郭药师为金燕山留守,并赐姓完颜氏。跟随翰离不南下伐宋。

休整几日,然后于十二月十五日离开燕山府。继续南侵。翰离不不信任刚刚投降的郭药师,把常胜军放在燕京城。万一生出事端来,留守们弹压不力,岂不是麻烦事,于是让郭药师为前锋主帅带一千骑兵给大军带路。

郭药师见自己手下有被瓦解分割之意,也动起了心思,没有了手下这些小弟,自己也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当然不满这个安排,说兵太少。无法担当前锋重任。韩离不勉强又给他增加了一千骑兵,但命令他不得擅自攻打抢掠前方州县。

出涿州后便是广阔的华北平原再无险阻,十六日金军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