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历史之责(2 / 4)

初他也曾对西军寄予厚望,可是一败再败,成了个笑话。

“开国之时,抛去社会矛盾缓解,政治清明不说,单谈军事!”赵柽想了想说道,“盛唐胜名远播,威仪四方,一直为国人崇,他的强大在于一个民族的性格强大,李氏崛起于晋,那里近边,民风彪悍尚武勇斗,这决定李氏的勇敢强悍,育出几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国家自然兴盛。唐太宗文治武功样样超群,贞观之治青史留名,疆域广阔,四方遣使来拜。但是到了中唐以后,随着农耕环境强化,儒学兴盛,经济重心南移,民族性格再度奴化,变得软弱,汉唐初期豪迈强悍的民族风骨荡然存,也就盛极而衰,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妙极!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陈东击掌赞道,十分赞同王爷所言。[

“我朝开国之后,两次北伐失败,进取之心顿减,而随着以文治武的国策深化,士人地位的提高,天下尚武之风渐渐消失,民性也日趋软弱,贪于享乐,再人愿提征伐之事。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休兵,从此再大的战事,息戈百年,导致兵斗志,将战心!”赵柽说道,看陈东点头,接着说道。

“而契丹自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这片广大的汉族农业区,经过几十年的垦殖,大批的牧民变成农民,本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变成半牧半农,辽国和宋国的区别也越来越少,在安逸的农耕环境中过去的彪悍勇斗之心也逐渐地消磨尽了。但是女真不同,他们就像百年前的宋辽,民风强悍,擅于战斗,全民皆兵,如同一只出于山林的猛虎,而辽已是没了爪牙的,衰老的雄狮,根本敌不过蜂拥而至的金国骑兵,所以女真从崛起到灭绝辽国,也不过就是二十多年时间,而大宋比之辽更是血性全,变成了羊,雄狮老迈虽斗不过猛虎,但是对付我们大宋这只羊还是绰绰有余。”

“王爷在西京大力行先秦的‘军功授田’也不仅为了激励将士奋勇向前,也是为了重树我大宋尚武之风,而让士子入营都是此意吧!”陈东听明白了,也想清楚了。

“不错,正是此意,如今少阳为西京学正,承担着教化万民的重任,不只是让你培养出一批忠诚的有识之士,还要有血性,敢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栋梁之才,将来的西京,乃至大宋都需要这种人才,希望你不负所望!”赵柽正色说道。

“定不负王爷所期,属下万死不辞!”陈东施了一礼说道,这番长谈不但让他了解了王爷所想,解开了困扰多时的疑惑,还让他更加佩服王爷的深谋远虑,西京刚刚稳定,他已经考虑到了几年,甚至百年之后的事情,决心以死相报知遇之恩。

“好,就让我们一起承担起救国为民的重任,创造一个新的大宋!”赵柽还礼道,一个腐朽的王朝,弊政横行,人心堕落,道德沦丧,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而一个旧的文明陨落,必将为一个新的文明代替,既然在体制内法解决,只能依靠体制外的逼迫重新构造,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这个改变历史的重任在他穿越而来的那一天就似乎落在了他的身上…(未完待续。。。)

陈东被王爷说得哑口言,如果当初王爷真得发动兵变将当今皇帝赶下台取而代之,恐怕自己就要第一个带头上街要求诛国贼、保正统,而王爷这时能做的也就只有以铁血手段将他们这些人全部诛杀,朝中那些反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头落地,而留下的仍将是王爷口中那些耻的官僚,被杀的就是心怀正义之士!

“少阳,你怎么了?”赵柽回头看着陈东在马上发愣问道。

“王爷,您说属下是个君子,还是小人呢?”陈东看向王爷,眼神迷茫地问道。

“少阳,你何处此言呢?”赵柽皱了下眉问道。

“王爷,属下一心想报效国家,以为民伸张正义为己任,可今日却口出弑君篡位之言,难道不是小人之心吗?”陈东叹口气说道。[

“少阳,咱们到前边的树林打个尖儿吧!”赵柽看出陈东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的所为已经让他对过去所学产生了怀疑。

“世上的好与坏,君子与小人,其实是很难区别清楚!”内卫在树荫下铺开了一张毡子,赵柽坐下就着水壶喝了口水说道。

“王爷何处此言,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势不两立,怎么很难区分的清楚呢?”陈东更加迷惑地问道。

“咱们再说神宗年间的变法,对于新法的褒贬不一,有说好,有说坏,也可谓是分明对垒,今日新党当国,便极力行新法,将旧党之人全部贬嫡。而旧党临朝,则新党就被视为小人,驱逐出京,两派斗得你死我活,数官员士子卷入其中,几十年过去了。即在本朝还有人常常提起,但是你说王安石是小人,还是司马光是小人,两位都是当世大儒,也都为世人崇,那谁好谁坏呢?恐怕你也难辨吧!”赵柽说道。

“是,王爷。确是法分辨,他们也算各有千秋,青苗、将兵等法咱们在河中一直广使用,效果都很好,百姓均从中受益!”陈东说道,“可神宗年间行青苗两法却又饱受诟病。众臣反对,视王相为奸人,而司马大人复出后又将新法尽数废除,可百姓也并不言其忠,反怪他搜刮日重!”

“呵呵,现在朝中主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