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骑射技术的掌握,使部落中的男性在十四岁的时候基本都能拉开硬弓。因此与其说成吉思汗部落的男孩是马背上长大,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弓和马的结合上长大…
一番审视后,赵柽发现鞑靼人使用的还是小弓,想来历史上的那位大帝不知道还不知道在哪个时空漫游呢,他爷爷也许就在这支被伏击的队伍中。眼看敌军缓缓靠近自己预设的埋伏阵地,赵柽一挥手,冲锋号声立时响起,隐蔽待机的豹将猎骑兵旅立刻从山后冲出,一营迎上鞑靼人,二营、三营从两翼包抄上去。
猎骑兵旅是赵柽在攻取天德军等鞑靼聚集地后基于新的作战形式和经验组建的一支新部队,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类似,他们遭遇好鞑靼骑兵休止的追击和骚扰,当遇到西京军正面抵抗时就利用自己良好的机动性迅速撤离,当松懈时又突然出现进行攻击,西京各军的损失比大规模对战中比例还要高,在他们追击和骚扰下不仅蒙受了人员的损失,更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于是赵柽有针对性的组建了一支骑兵队伍,这支骑兵全部骑乘回纥战马,使用游牧骑兵的方式作战,以偷袭和分散冲锋为主,这支”特种”军团的组建受到赵柽的高度重视,他们的训练极为精良。他要使猎骑兵团变成了比当地骑兵更好的轻骑兵,训练他们经常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隐蔽自己的行踪,突然猎杀当地的轻骑兵游击队,寻找偷袭敌对一方的营地。
新组建的猎骑兵旅成员大部来自当地土著,从忠于西京政府的部落中征召,这些人精于骑射,而且马上格斗技巧娴熟,熟悉冷兵器作战。如果把此时的西京军称为正规骑兵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称之为非正规骑兵,他们不接受中兴军必练的集团骑兵作战训练,而是仍然保留着他们特有的作战方式,以同样的轻骑分散的灵活方式作战。
非正规骑兵主要要求的个人技巧,而个人的骑术和武艺正是这些马背民族固有的天赋,他们除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使用的武器外,还必须接受严格的火器训练,因为他们经常处理的是遭遇战和小冲突。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骑兵大纵深集团冲锋的威力从体现,但火枪在战斗中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个人的枪法就如同他们个人骑术和武艺一样显得非常重要,所以猎骑兵不仅以善使长矛和马刀出名,亦以精准的枪法著称。
如果遇到游牧骑兵的游走骑射,猎骑兵们就用火枪还击,而在近战中,他们又总是显得更为骁勇。但猎骑兵们很多时候不再使用长矛,而倾向于使用马刀。而中兴军装备的马刀是根据赵柽的前世记忆设计制造的,但现代的马刀中都可以找到当年阿拉伯弯刀的痕迹,只不过改良后更加适于马上格斗,因为他们和敌人都是非正规骑兵,所以他们要经常在完全没有阵型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的马背混战,这时马刀要比长矛灵活的多,在近战中他们同样不落下风。
赵柽看着在广袤的草原上厮杀的两军,马蹄搅起的雪雾如同一场暴雪骤然来临,他静观着激烈的战斗,此刻胜利的天平正向他这一方倾斜…(未完待续。。。)
赵柽他接到耶律余覩被围的消息后心中一惊,这不仅是因为耶律余覩兵败,却是因为黑鞑靼的大股南下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们不只是来打秋风的,而是受女真人的驱使和蛊惑前来牵制西京兵力的。
如果耶律余覩战死,那刚刚平息的梁王出走事件,必会引起西京新一波的动乱,他决定亲自引兵前去增援,行至半路就遭到了鞑靼小股部队的袭扰,而这些人对游击战术师自通,他们就像一群苍蝇似的围绕在西京军的周围。你不理他,他就围着你嗡嗡个不停,而你一旦不胜其扰停下来准备打他,可你刚刚举起手,他早就飞的没了踪影!
今日赵柽令大队先行,他亲自带着一队人马半路脱离埋伏在一片台地后边,准备伏击鞑靼人‘游击队’。当一队约五百人的鞑靼人出现在望远镜视野中的时候,赵柽没有下令发动攻击,而是继续隐蔽。
鞑靼人仿佛是天生的游击战专家,恶劣的生存环境,凶猛的野兽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仿佛从空气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突然勒住了马,派出一个十人队搜索探查。幸亏赵柽埋伏在下风头,否则已然暴露了。
望远镜将鞑靼人的身影拉近到自己的眼前,他们腰里挎着弯刀、马弓,身后背着箭壶,手持长枪,座下是矮小的蒙古马,头上戴着短耳帽,穿着宽大的皮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可就是这些人在几十年后,成为了草原的霸主,席卷了整个中原,攀上了世界的霸主巅峰,他们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大帝国,让后人望尘莫及。[
可赵柽却松了口气,在成吉思汗前的草原骑兵多以弯刀进行冲杀,这种刀的样式原产自阿拉伯地区。经过阿拉伯帝国初期的扩张后,他们将阿拉伯式弯刀传到中亚地区,而突厥人将弯刀的力学原理与马匹的冲击力的组合发挥到极至。
突厥人他们利用马匹的冲击力,加上弯刀的力学原理,即使刀不开刃,也很容易将敌人的身体甚至盔甲和兵器削掉。在成吉思汗前最厉害的骑兵是突厥骑兵,而并不是蒙古骑兵。所以刀的改变功不可没。
在作为骑兵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马匹,蒙古马匹的在骑兵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