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们的集体反对,他们以为洛阳的交通不便利,京城的粮食需求,大部分需要从南方水运过来,失去汴河的便利,京城人民的温饱就成为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讲不能迁都。尤其是赵光义,他当时的政治基础都在汴京反对更为激烈,说了一句国都的选建“在德不在险”。
当时也有人建议,把洛阳或者长安先坐位陪都,然后慢慢开始转移,把国家的政治力量缓慢的转移到陪都,最后可以到达迁都的目的,这个计划赵匡胤同意了,也把洛阳长安封为陪都,暂时打消了他迁都的念头。
一年后赵匡胤暴死,赵光义即位,开封作为宋首都的头衔已经不可撼动。他针对开封城的地理上的弱势创造性的实施了“以德为险,以军为固”的政策,而他的子孙们也无条件也执行了他这个政策,可今日他的子孙也为其一己私利买了单,险些亡了国。
赵柽觉得赵匡胤比赵光义有眼光,说到底,赵光义的‘以德为险’不过是一个幻想,两国的生死较量,德行只是在口头说说,无限的讲德只会自取灭亡。‘以军为固’就是在开封城几乎驻扎了全国近半数的军队,大概是几十万,这个数字在每个时期不等。这就是冗兵,冗兵带来冗费。让宋朝人绝望的冗官、冗兵、冗费,仅仅因为开封地理上的缺陷就造成了两个,注定了宋福而不强。。
史实告诉我们,经历的悲痛、伤心也是可以粘贴,重新复制的。抚往追昔,岂不慎哉?中原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争持续了几千年,他不相信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本事,能够解决这个千古难题,也只能步步为营,防患于未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