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城外的情况,必是有观察哨为抛石机指示目标,所以他的目光立刻转到了高高矗立在城墙上的观察楼上,其中果有旗帜挥动,他立刻向待命的炮旅速射炮营下令道。
“目标,城上观察楼,实心弹,自东向西依此射击!”接令的速射炮营立刻行动起来,在头炮试射之后,调整射击诸元,每两门炮瞄准一座观察楼开始射击,随着隆隆的炮声,观察楼一座接一座的倾倒,抛石机的准头更差了,前出的炮兵借机回撤到本队。
“报统制,抛石机位置测定,城后五十步!”要不说知识就是力量,赵柽当初就挑选有文化的士兵做为炮兵,将前世的三角函数传授给了他们,以便利用测定隐蔽的目标,现在就用上了,虽然这个时候没有炮队镜,测距仪这些仪器,但是也可以算出目标的大致位置。
“臼炮营向城内射击,摧毁敌投石机!”看着撤回来的炮兵们,田彬也是不高兴,咬着牙下令道。
“目标,城后五十步敌抛石机阵地,燃烧弹、开弹交替发射!”臼炮营也得到了射击命令,立刻调整炮身角度,调整装药,开始发射。臼炮营指挥很有经验,既然是大致方位,用实心弹只能密集射击才可能将抛石机砸毁,那速度就慢了很多,而抛石机既然是木制的,那就肯定能点着,燃烧弹在落地后其中的油料四溅,沾上了就弄不下来。
随着命令,先是一个个装满石油的陶罐被抛射到城中,接着就是一轮开弹落入城中,这开弹即能点燃燃烧弹中的油料,还能杀伤操炮的敌军士兵,可谓一举两得。果然巨大的爆炸声后从城外都可看见火光腾起,耳朵好的还能听到其中有人的惨叫声…
燕京城中的制高点很多,不只是城头上的观察楼,城角上的角楼,城内的阙台、佛塔都比城墙要高出许多,金军也在上面设置了观察哨,而这其中有些是宋军火炮射程所不及的。他们立刻利用这些制高点重新恢复了对抛石机的指挥,发现城外更远处还有宋军的炮兵阵地,一边忙着灭火一边不断的发射,一场火炮对石砲的炮战便越打越激烈。
宋军这边当然不甘示弱,工兵们很快也搭起一座高大十丈的瞭望塔,炮兵观察哨登临其上直接用旗语指挥炮兵射击,准头也提高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炮的优势渐渐显露,它们射速快,威力大,移动阵地迅速,射击准确。而石砲虽然借助了简单的机械,但是体积大移动困难,还需要人力拉拽杠杆发射,这就有了很大的偶然性,不可能每一次施放都用同样的力气,而且时间长了体力消耗大,难以保证准确性,而且只能攻击一点,只能以量取胜,形成较大的杀伤面。
战至申时,金军的抛石机被不断的摧毁,火力越来越弱,宋军的火炮却依然在不断的发射,阵地不断前移,而那些退回本阵的小口径火炮也再次加入战团,将城外城上的防御工事摧毁殆尽。到了夜幕降临,金军的抛石机已无还手之力,而北城内外一片火光,连宫城中的太平馆和清凉殿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将夜空照的通明,可宋军的火炮还在不断轰鸣…(未完待续。。)
皇帝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这也让各主将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能够自由调动所属各军。受到金军抛石车袭击的赵勇立刻意识到这会给攻城部队带来威胁,决心先打掉敌人的砲兵,于是一场炮战拉开了攻城的序幕。
随着军工坊的扩大和工艺的改进,宋军装备的火炮威力比之几年前也有了提高,口径和威力都有所增加。速射炮最大的射程已达到六百步,能发射十斤的实心弹和开弹。臼炮的口径达到了一尺二寸,装药八斤的情况下能将三十斤的实心弹抛射到五百步。这些新研制的火炮全部换装给了直属炮兵旅,这次也全部参战。
赵勇部配属的炮兵二旅欠重炮营,但是加强了新成立的攻城炮营,加上各将的直属炮兵营和旅机炮队共有大小火炮百余门。为了更好的发挥火炮的威力,赵勇成立了以炮二旅统领田彬为首的炮兵司令部统一指挥北路军所属炮兵,在攻城前打掉金军抛石机的任务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自从赵柽将火炮这种跨时代的杀器带到了这个年代,伴随着他的军队南征北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未逢敌手。田彬作为军中最早一批老炮兵,他知道皇帝成立炮兵之初的目的便是对目标进行火力压制,另一个就是对敌军远程武器进行摧毁,抛石机便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只是机会难得,与西夏的‘旋风炮’交战成了他们与抛石机交战的唯一一次难得的经验。
现在骤闻金军装备了抛石机这种远程武器,田彬却没有因为过去的顺利而轻敌,他根据统制遇袭的地点和位置推算出向他们发炮的绝不是城头摆放的那种射程只有百十步的小型投石机。而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重型抛石机。这种石砲体积大且笨重移动不便,只能安放在城内。可是高大的城墙遮挡住了它们的位置,如何发现目标成了首要的困难…
在赵勇将丹凤门作为攻击点时,各部便开始了攻城准备,而城前布置的麓角、冯垣、护城壕,城头上的战棚、敌楼则必须在总攻前必须予以破坏,炮兵则成了搞破坏的主力。由于皇帝给的破城时限只有三天,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做详细的侦察,田彬便决定在掩护部队破障的同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