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川,广袤万里,土地丰美,物产饶硕。辽阔的土地上,可以放牧自由的马群,可以耕种丰收的粮食,成为契丹复兴的基地。
虽说与故地相距遥远。但耶律大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原的局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东征复国,宋金两国的形势通过可敦城和西行的各族商队逐一传到大石耳中。在他进入虎思翰耳朵不久后的一天,忽然有商队带来消息说。宋金两国在燕京谈判,宋朝在边境地区屯兵十万,似要谈判不成便要动手。
耶律大石听到后。他以为即便情报未必准确无误,也肯定有所延迟。但他通过缜密的归纳分析和判断,认定一场大战避免不了。东征的梦想在他的心里面再次冉冉升起。想趁着宋金双方在燕京对峙的大好机会出兵夺回故土。大石起意东进复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原的形势有机可趁,另方面也是因为跟随他万里西征的那些契丹兵和汉兵已经快要熬不下去了。
跟随耶律大石西征的契丹将士们穿越沙漠,翻过高山,行经很多无人之地,多次遭受当地游牧民族的袭扰,好不容易找到块既适合放牧也适合耕种的好地方,那地方的人们却又语言不通,风俗不同。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回归故土,以前不回去是因为没有机会,担心回去就要受女真人的奴役,还不如客死异乡,但是现在已经兵强马壮,足堪一战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呢?
听说要杀回老家去,契丹兵将们无不兴奋欢呼,他们喂饱胯下的战马,磨快手中的战刀,准备为夺回祖先灵魂的安憩地去和女真人大战一场直至牺牲,以报国破家亡的血海深仇。大石此时东进,时机选择得很好,但终究两地相隔数千里,等契丹兵回到中原,形势是否会有所变化,事先谁都预料不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下一步也只好看天意如何了!
虽然决定东征复国,但谨慎的耶律大石还是留了一着后手。东喀喇汗国刚刚被征服,还不够稳定,这个时候身为皇帝的他如果亲自领兵杀回中原,一旦战败,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给自己,也给跟随自己数千里远征的那些契丹同胞留一条退身之路,他决定不再亲征,而只委派得力将领率领主力东归。
大石挑选的东征军主帅是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六院司属于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比之汉制,大致等同于户部,但权力要更大一些,算是总理一级的人物。副帅则选定了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此外,还任命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秃鲁”则是头人的意思,护卫就是禁卫军官,这个阵容可以说是超级豪华。
不仅派将豪华,出兵数量也实足惊人,竟然整备了七万骑兵,跟随大石西征的契丹骑兵、汉族骑兵,还有较早迁来西域的那一万六千帐契丹人和突厥人,全都包括了进去,简直就是新兴的西辽政权的倾国之兵了。
在宰杀青牛、白马,立旗誓师的时候,大石再次对他英勇的战士们发表演讲,他说:“我大契丹自从太祖、太宗艰难创业以来,其后的多位君主耽于逸乐,不理国政,致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瓦解。朕被迫率领着你们远征大漠,希望能够恢复故土,中兴大契丹。这地方虽然富庶肥沃,终究不是你我君臣世代居住的地方,咱们总是要回故乡去的呀!” 这番话喊出了大石本人的理想,也喊出了兵将们的心声,立刻就引来如同海潮一般的欢呼。
然后大石关照元帅萧斡里剌说:“你这趟去,一定要赏罚分明,和士卒们同甘共苦,选择水草繁茂的地方扎营,调查清楚了敌人的情况再进攻,别自取其败。”因为大石对此次东征充满了相当大的忧虑,把那么大一支部队交到萧斡里剌手里,他也是不大放心的。
在前进的号角声中,耶律大石看着他的七万战士慢慢踏上新的征途,马蹄声如雷,大军前进的脚步每一步都扬起弥漫的尘土,耶律大石坚信,他的大军将如风暴般席卷东方,重现祖辈远征的辉煌收复故地…
在攻打燕京的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赵柽同样收到了来自商队转来的情报,这时西辽军已经出发一个多月了,他立刻命令情报司及盛和堂行走西域的商队查明西辽军的动向和攻打的目标。强大的情报系统再次显示了它的威力,随着各个渠道消息不断传来,根据他们的行军路线赵柽做出了判断,西辽军的目标是金国腹地的七金山地区,也就是大定府。
对于西辽来说此时的宋同样是侵略者,大同、燕京都曾是他们的故土,尤其是散居漠南的白鞑靼虽然在宋军的镇压下暂时屈服,但是他们世代与辽交好,甚至曾资助耶律大石的远征,两股势力一旦合流,大宋的边界定会重燃战火,永无宁日。而西辽还曾经在数年前欲联合西夏攻金,只是因为赵柽从中作梗两国才作罢。
但对于有奶便是娘,一向蛇鼠两端的西夏来说如果西辽在此站住了脚,他绝不会放过机会,必会蠢蠢欲动的趁火打劫,以大宋为敌恢复先前的势力范围。那个后世灭金、宋、西夏,横扫世界,称霸欧亚的蒙古很可能打破赵柽对他们实施的遏制战略借机崛起,那时就真是天下大乱,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了。
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定府对于宋、金及西辽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