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拭目以待(3 / 4)

谈,详情却不知晓。只是你朝皇帝执意不肯退还侵占我朝之大定、南京、燕京等地,谈的艰难啊!”此时受封的赵桓在表面上已经高过高庆裔,可高庆裔并没有施礼,只是态度平和了许多。

“请转告陛下。臣定会修书劝说燕王,让他早日归还侵占贵朝之土!”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赵桓岂能不明白。这封赏不是白给的,自己的身份只是变成了人质。当应了人家自己就能回去,如果和议失败还得在这里窝着。他赶紧说道。

“如此最好啊,郡王和诸位也能早日回国享福,大家太平!”高庆裔握住赵桓的臂膀笑着说道,态度又好了几分,可心中却更加瞧不起这个大宋先帝。

“皇帝赏赐这许多,臣如何享用的完,高大人如不嫌弃便在此用饭,让我略表谢意!”赵桓讨好道,这些东西号称节俭的他即便在登基前他看到不会看,可如今却是宝贝似的,口中这么说可不免心疼,自己只是在春节吃过一回肉,到现在也是数月不知肉味了。

“呵呵,多谢郡王美意,我还要到海滨王处宣旨,就不留了!”高庆裔拒绝了又说道,“他好福气啊,族中多为王公妻妾,生个女儿还成了你朝皇帝的贵妃很受宠爱,说不定也要和郡王一起归国啊!”

高庆裔告辞出门,叮嘱看守的孛堇不准克扣发给郡王的物品,不准虐待、不准大骂,要以礼相待。赵桓自然又是一番感谢,可心中却不是滋味,宋辽互为敌国,赵桓和耶律延禧虽然住在一个城中却从不说话,而自家老二不但娶了他闺女,还要将老丈人赎回,对自己却这么年不理不问。

“陛下,我们真得要归国了吗?”高庆裔的随从已经将赏赐抬到了院子中,看着这‘许多’东西,朱德妃感到有了希望,欣喜地问道。

“哪里会那么容易,燕王岂会让我平安回去!”赵桓闷闷不乐地说道。

“二哥儿肯定是向金国提出赎回我等之事,否则他们态度怎么会大变,又是升爵,又是赏赐这许多物品呢!”朱德妃的直觉告诉她,这事儿有谱,辩解带宽慰道。

“新皇帝虽然有事做事荒唐,但是却从不干不忠不义之事,必会竭力救护我等回国的!”蔡絛说道。

“嗯,蔡都尉言之有理,大家可还记得汴京失守前日,诸位帝姬前往观中祈福全部失踪之事,新皇那时已经远遁西北却还不忘自己的姊妹,事先遣人悉数救出,由此可见其还是有兄弟之情的!”孙傅也附和道。

“哼,既然其如此忠义,为何不将太皇太后一同救走,而受金人羞辱颠沛流离之苦!”赵桓听着众人改口称燕王为新皇心中就像被捅了一刀,自己真是众叛亲离,转眼间这些人就为燕王唱起了赞歌,冷哼一声道。

“这…这也许是情有所急,可新皇还是在半途截杀金军将太皇,太皇及诸位亲王尽数救出,只是我们命运不济走了水路错过了机会!”蔡絛心说还不是因为你的至孝,京中一生变就将太皇太后都‘请’进了宫中,结果让人家给一锅端了,现在反倒怨起人家来了,可又不敢明说,只好转弯抹角的点出来。

“哼,哪里是错过,分明是有意为之,太皇受此惊吓再无意帝位,而他只攻一路救出太皇,却让我等被金军裹挟过境,就是他是想借太皇之口篡位,其心机之深怎是你等所知的!”蔡絛的态度让赵桓更加愤怒,几乎是吼出来的。

见赵桓恼了,众人谁也不敢再吭声各自散了,可大家都不住叹气,这皇帝都落到如此地步还在想着皇位,燕王要是知道了他这番话,即便是想赎他回去恐怕也得放弃,谁愿意找这个麻烦,落个篡位的名声,还不如让他老死这异国他乡呢!

赵桓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却不知道这不仅与宋朝在军事上连番胜利有关,还与金国皇位的易主和争斗不无关系…

…………

金天会十五年正月,大金帝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在金军连番失利的噩耗中带着遗憾闭上了眼睛。他继承了大哥阿骨打的丰富国家资源,在位期间,吴乞买完成了阿骨打毕生的心愿,消灭了世代仇家辽国。并且利用宋朝军事处于最低谷的瞬间机会,以迅雷之势又横扫中原,迫使两代宋帝臣服,使金国的强盛在十二世代二、三十年代达到了最顶峰,确实为金国再度发展状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吴乞买非常合格的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代帝王的政治使命。因此,对他的评价应该是:“灭辽吞宋之第一人,靖康耻辱之创造者、立嗣抉择之高尚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乞买在立嗣问题上发扬了雷锋般高贵的品格,将皇帝的宝座归还了阿骨打的后代们,使后代史官们对此赞赏不已。

金国虽然已经确立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为继承人,可完颜宗干仍然十分紧张,现在完颜兀术和完颜宗辅两个人大败,一死一失踪,这两人不仅是他们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在宗望死后他们已经成为金国的主要军事统帅,并称金国的两大军事支柱,手握重兵,威震中原,现在情况有变失去了两个依靠不由他不担心。

宗干在担任国论勃极烈之后,主要将精力放在治理金国的内政上面,可作为阿骨打的长子,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吴乞买在位期间重用汉臣,改革礼仪,虽然没有最后全面完成,但是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