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世风(2 / 4)

几位大佬说道,想想能和皇帝坐在城楼中的最低的也得是个尚书、侍郎的。

“陛下,老臣的女儿都已经出嫁多年,孙女们也都定下了亲事,要不还真得请陛下做媒,可惜是没了机会!”周行己摸着胡子颇为遗憾地说道。

“龟山先生可是后悔当年之事,没有应下冯家的亲事,否则早就位列宰执,哪里有这么多年的波折啊!”许景衡打趣他道。

“诶,人有少年得志,有老来青云,老朽少年时虽仕途坎坷,但自从追随陛下之后年年向上,而冯家早已败落了,福兮祸兮岂是一门亲事能改变的!”周行己叹道。

“世上哪里有许多捷径,可偏偏世人不知,当年蔡京、朱勔等人权倾朝野,府中的门子仆人都有官身,官吏走卒趋之若鹜。可一夜之间曲终人散,蔡京落得饿死荒野的下场。朱勔更是人头落地,家人各奔东西,有的流落街头,有的挑粪种菜,有的流配千里,又还有谁还念着他们,恐避之不及!”李纲由人及己,也感叹道,自己若不是受太后器重,皇帝不弃,此刻也还在那荒蛮之地清闲呢。

“呵呵,说得是现在的喜事,大家怎么又提起往事来了,这楼上都是军中才俊,可是配的上各位府中的千金的!”赵柽笑着道,他倒是不以为然,现在大宋正是由重农轻商向农商并重过渡,待商人的地位提高后,便不会在出现这种怪相了。

“陛下,我们府中的事都是小事,倒是陛下您该遴选秀女,广纳妃嫔,为皇家开枝散叶,这可是事关国家基业的大事,太后已经数次向臣提起,让臣等劝谏陛下啊!”到现在皇帝身边只有五位后妃,还是个微缩版的联合国,子嗣也不丰,这么多年只有三位皇子,四位公主,保险系数太小了,挑选继承人的余地也不大,许景衡作为国家首辅借机规劝道。

“陛下,左相言之有理,早先陛下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如今四方已定,国家太平,为国为民陛下都应充实后宫!”李纲也凑热闹道,其他几人也是频频点头。

“朕只听说大臣们劝皇帝少选秀女以免骚扰民间,要不就是说放归宫女减少开支,今天怎么反倒一起劝朕广纳妃嫔,是不是你们都是奸臣啊!”赵柽指着几个宰执的鼻子说道,“哦,朕明白了,你们以为天下太平了,可以享福了,也想着置办些歌女、买些姬妾啦,于是联合起来拉朕下水!”

“陛下说笑了,臣等绝无此心!”李纲老脸一红说道。

“陛下,臣等确是为国,为陛下着想,并无半点私心啊!”许景衡也赶紧辩白道。

“没有最好,现在大宋商业日趋繁荣,不少人因此致富,但有些人为富不仁,生活奢靡,只想攀附权贵不思进取,长久以往必会世风日下!”赵柽沉下脸说道,“朕为一国之君更不可开奢侈之风,诸位爱卿身居高位乃百官典范、百姓表率,举止间皆为人效仿,更要自律,以防上行下效,重走亡国旧路!”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众人没想到一番好意,却让皇帝借机给教训了一顿,不过有君如此也是国之幸事……(未完待续。。)

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水军凯旋,三个参战水师派出五千人押送万余俘虏进京报捷,还将金水军的旗舰沿汴河拖到了水门外。赵柽命左相许景衡率百官到城外迎接,他亲于宣德门城楼上检阅了水军队伍下旨重赏,诏令将俘获的金军战舰泊于码头,准许百姓登舟参观。

献俘礼后,赵柽赐宴参战水军,宣德门外的广场上摆下千桌宴席,城楼上也铺开十数桌专门招待水战中的有功之臣,而这些人不仅有将军,也有的只是划桨的水手,但无一例外都是海战中的英雄,能和皇帝一起吃饭,又由宰执们作陪这可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事情。

大捷这些年京师的百姓见得多了,可摆下这么大场面的宴席在京师还是头一遭,即便元旦大朝会后的赐宴也没有这么多,且那是宫中百姓们无缘凑热闹,这回摆在了宫前的广场上,一时轰动全城,围观者更是将广场围的水泄不通。

为了准备这顿饭,汴京城各行会也是倾力相助,只猪羊就杀了上千头,而各大饭庄也没放过这个打广告的好机会,不惜停业蒙受损失,派人搭钱搭物前来帮忙,一些掌柜都放下身段亲自端菜倒水,只为能见识下这空前绝后的场面,将来可以对外吹嘘自己的酒楼曾参与过这种大场面!

除了看热闹的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参与了进来,他们个个穿金戴银,看着就是大富大贵之人,对着城楼上的人指指点点。而他们身后还聚集着些壮汉,他们表情严肃。撸胳膊挽袖子似乎要抢人的模样。其实他们倒没有恶意,大宋京城有一种特殊的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只是近年和往年有些改变而已……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个人角色从女儿到妻子的转变,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一作用在当时人眼中是被重视的。因而为女儿选择理想的婚配对象常常是使父母伤脑筋的大事。不过,所谓的理想对象既不是女儿的个人意愿,也不是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