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被动(2 / 4)

一现般的消失了,完颜彀英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完颜彀英和活女年纪相仿,可他最吸引人的是其奇特的相貌,脑袋上长了两个犄角,以致连阿骨打都对这个长相怪异的少年小将产生了兴趣。他十六岁便随父上了战场,参加了伐辽和攻宋的历次战役,可他却缺少活女的运气,虽然杀敌不少,但其中没有什么名将能人,只是些无名小卒,所以其也就难以在名将如云的金国初年崭露头角。

过去因为完颜彀英的叔叔拔离速和父亲先后在与宋的作战中被俘,兀术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一来可以跟自己学习如何行军打仗;二来出于保护他的目的,给他们家留条根儿。征高丽之战时,兀术将他留在国内,当初的目的就是想在战事不顺的时候由其领兵入高丽增援,但是在最后关头由于皇帝的阻止而未能成行,反而新点集的军兵全部调往锦州阻挡宋军可能发起的北侵。

如今高丽战事结束,赵二现身,已经证明所谓的宋军‘北侵’不过是他们为了防止金国增援高丽战场的的诡计。现在驻高丽的宋军犯境打到了辽阳,从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必须予以反击,那驻扎锦州的完颜彀英部就成了最近,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现在皇帝精神状态不佳,朝中上下对兀术力主对高丽用兵导致失败意见很大,显然再度挂帅出征离京对其不利,所以兀术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自己雪藏已久的这把利刃亮出来,任命完颜彀英为左元帅率领所部五个万人队驱逐宋军,夺回辽阳。同时以老将完颜突合速为左监军另领一军自京师出发前往增援……

兀术一方面派出大军摆出再度与宋军决战的架势,另一方面在高丽之战后,作为金国的头号战神和一直力主要灭宋的战争狂人的他也开始反思。

基于金国内部和对手大宋两方面的原因,兀术深感就凭金国目前的实力不仅已经无法再像干掉辽国和重现马踏黄河兵临城下的辉煌,而且面临着被大宋不断挤压和蚕食的窘境,弄不好灭国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国家重演。而金国自身也急需获得休身养息的喘气机会,以便稳定国内局势,消除边患,如果再把消灭宋作为金国的最高军事目标那就显得有点自欺欺人。

于是兀术决定在战后调整对宋的军事和政治方针,做出了重大的改变,放弃老爹阿骨打和自己为之辛辛苦苦追逐了十多年‘天下一统’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首先向南宋方面提出和平谈判的请求,争取能以最大的利益和宋方面达成互不侵犯的和议,改变金国日渐孤立和衰退的局面。

但是兀术也不傻,明白此时向大宋发出和谈邀请自己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要过得就是国内这一关,让貌似强盛无比的大金国向宋求和,朝中的老少们不仅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恐怕心理也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即使皇帝批准了,大家也同意了,可现在谈判的主动权已经不再自己的手里,是战是和也已经不是金国说了算。

现在大宋在赵二的领导下国力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建国以来的顶峰,国内政治稳定,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而金国给大宋上下造成的屈辱才过去十余年,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是否答应议和还是未知……(未完待续。。)

辽阳府是辽代的五京之一,金代辽后袭辽制,仍为五京之一的东京,到各地的驿路四通八达,距上京会宁不足千里,是金国在辽东地区的中心。

辽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自战国中叶,燕国曾在此地开采铜矿、铁矿,制造农具、兵器、铸币等;汉代进一步得到开发,大规模开采铁矿冶铁;在辽代矿产资源的开发达到了鼎盛,也成为金的重要金属冶炼场所。由于辽阳地区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同样发达,是粮食的重要产区,为金国提供了大的粮食,成为国家的重要税赋地。金国经济日趋恶化,辽阳的经济地位自不必说。

在平州被宋军收复后,辽阳已经成为金国的南方抵御宋入侵的重要屏障,也是五京中仅存的一座陪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现在被宋军攻陷,使金国上下再度陷入恐慌之中,而另一个让人焦心的是皇帝完颜亶抑郁了,变得喜怒无常,行为怪异……

完颜亶即位后便一力主张全面汉化,其实这不止是因为他崇尚儒教汉礼,还有一个原因是金朝初年,朝廷上下保留着一种较为淳朴的风尚,君臣之间不甚注重礼仪,尊卑界限不是十分严格,这种状况对皇帝实行君主**统治是非常不利的。命百官详定仪制,开始这个方面的改革。逐步在宗庙、社稷、祭祀、尊号、谥法、朝参、车服、仪卫及官禁制度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制定了周密详尽的礼仪制度,处处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

这其中当然不是一番风顺的。经过一番保守和改革的冲突,‘异己’被清除。在宗干和兀术的辅佐下他高枕无忧地过着他的雍荣华贵的帝王生活,但也使他的依赖性极强。也就是说缺乏独立自主处理朝政的能力,容易偏听偏信。可先有养父宗干,后有叔叔兀术为他操持,朝政上他可以撒手不管了。按说此时内乱已平息,国事有人操心,完颜亶的小日子应该过得舒心,可人就是这样,正事没了,闲事就多了。首先是修了半截子的都城让他看着闹心。

早在金太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