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五国部行使管理权。五国部只需承认自己是金国的子民即可,这也不违背他们反对完颜部的宗旨,而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其实行保护。”陈公博说道。
“嗯,下来就有你们操心这些事情了!”赵柽点点头道,主意自己给他们出了,具体的就由他们去讨价还价。
“陛下,现在外界风传陛下要让位于辽王,引发各界大规模的骚动,民心不稳,还请陛下早日下旨澄清此事,以正视听,安定军民之心!”半天没有言语的陈东终于等到说完了和议之事,他便急不可耐地奏道。
“此事朕已经知晓,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赵柽扫了殿上众人一眼问道。
“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可退位!”许景衡首先言道。
“陛下,臣等皆附议,陛下不可退位!”殿上众人齐齐跪倒说道。
“嗯,朕听闻有人欲对辽王不利,可有此事?”赵柽含糊的哼了声问道,抬手让大家起身。
“陛下,是的!”刑部尚书张叔夜上前答道,“现在国子监的学生已经联络京西各府州县的学子欲在路上拦截辽王行驾,且刑部探子侦知已有大商密谋买凶准备路上刺杀辽王,其中似有地方驻军卷入其中,形势危急!”
“陈大人、赵仁你们要约束好各军,辽王但有差池,唯你们两人是问!”赵柽听了转向兵部尚书陈过廷和枢密使赵仁肃然说道。
“臣遵旨!”两人都皇帝的表情被吓了一跳,急忙出列齐声答道。
“朕以为此事已有愈演愈烈之势,似已脱离谏议的范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赵柽挥手让二人入列又问道。
“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此事似有人在幕后谋划,利用民意行不轨之事,所以还请陛下当机立断调集军兵予以镇压,以免不可收拾!”赵柽话音刚落,张叔夜便出列奏道,作为前朝重臣借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是坚决拥护皇帝的。
“陛下,臣以为当慎重用兵,此事情况尚未明了,而走在前边的都是百姓、学生,甚至是地方官吏和军兵,他们皆是忠心于陛下的,只是担心陛下退位才有言行过激之处,因此陛下只需下旨以正视听便可平息此事,让幕后之人无从借力!”显然胡安国也不希望皇帝退位,但他不同意以武力解决此事。
“陛下,臣也以为解决此事应以安抚为上,不宜妄动刀兵,现在民心所向,那些宵小是无法撼动陛下的!”陈公博言道。
“唉,此事恐怕已经不由朕左右了!”赵柽突然叹了口气道,“朕继位之初,便遭质疑,以为朕是胁迫上皇篡位,夺了兄、弟之位。而朕登大宝也是为当日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现已经主理朝政十余年也感觉累了、乏了。辽王已归国,,朕理应退位让贤,以平当日之疑,朕也可弃爵归隐,种地耕田,乘船出海看看大千世界,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百姓!”
“陛下万万不可有退隐之心,大宋不能没有陛下!”皇帝一番话让殿上众人大惊失色,一片愕然,许景衡最先反应过来,当先跪倒说道。
“陛下继位乃是万众所归,今弃大宋臣民而去,臣又何惜此身……”陈东说着冲向距自己最近的龙柱,要以死相谏……(未完待续。。)
现在大宋因为赵桓的回归掀起了这么一场政坛风暴,赵柽对此很意外,也很无奈,他以为自己这些年殚心竭力的治理国家,改善民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大宋的再次崛起,不求天下的人都说声好,起码不会造自己的反。可这次事件给他敲响了警钟——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但他不相信刚刚脱离囚笼的赵桓还未踏上大宋的土地就敢挑战自己的权威,其再傻也终有个限度,此刻最重要的还是查明真相。
赵柽和两位心腹分析了半天,虽然没有揪出那神秘的幕后推手,但终于从中捋出了点头绪。这件事已经威胁到他的帝位安全,动摇了国家的统治基础,绝不能轻易放过,一定要将其揪出来,查出其目的。因为此事可能牵扯到皇家和朝中大臣,所以不宜公开进行,仍以皇城司的力量为主暗中调查。
赵柽命见喜继续盘查宫中的内侍,尤其是当日在场的人及其后他们接触过哪些人,说过什么话,去过哪里,都要搞清楚;李峻则调集人手重点追查、监视划定的嫌疑人。并暗中查访煽动、挑唆商会和国子监的学生上书的是哪些人,同时令各地情报站查访地方州府获得此事消息的来源,上书前与何人往来密切,重点人群是最早一批上书的地方官员和军中将领,希望能从他们的出身和交往圈子中找出点线索……
近些日子朝野上下议论的皆是‘皇帝让位’之事,几位宰执却反常的都没有表态,也未见他们就此事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当前的混乱局面。似乎有纵容事件发展之嫌。他们的暧昧态度已经引得‘保皇派’们的不满,一些官员暗中开始串联准备联名弹劾其不忠。更有些激进分子趁着夜色‘黑了’许景衡家的大门、凿掉了陈公博府门口狮子的眼睛,了赵仁老婆的轿子。
其实还真不是几位宰执的过错。他们自以为是皇帝的死忠,现在跟大家去搞联名上书之事反而落了下乘。让他们着急的是现在时态发展很快,形势也愈发严峻,而皇帝态度却不明朗,使他们无法采取果断措施处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