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开始倒是未觉得是真的,可架不住走到每一地都这样传,他也便觉得老二是怕了自己了,不自觉的端起了架子。又行了几日已经有皇帝在小朝会上表明让位态度的消息,加上有官员竟私下向其示好,使赵桓更加确信自己回京后便能复位……
“赵都统,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纲因为远离朝廷难以知道确切消息,而皇帝又无旨意,他虽然着急也无可奈何,不敢擅自采取措施,这下等到了从京中来的赵忠便将他抓住要问个究竟。
“李相,旨意上不是说了吗,有人欲对辽王不利,命行驾转走水路,由近卫都统赵忠负责沿途护卫!”赵忠嬉皮笑脸地说道。
“我说的不是此事,皇帝退位的传言是不是真的?”李纲沉下脸低声问道。
“嗯,传言不虚,陛下是准备退位带着我们云游四海,您去不去啊?”赵忠拉着李纲的胳膊向自己的屋子走去。
“说什么混话,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纲知道赵忠是皇帝的心腹,而且俩人混得不错,他进了屋挣脱了拉扯问道。
“李纲接旨!”赵忠将门关上,面色一肃沉声说道。
“臣李纲接旨!”果然有料,李纲急忙撩衣跪倒道。
“李相请起,此是密旨,末将也不敢看!”赵忠待李纲施过礼将他搀起,从怀中取出圣旨双手捧着送上。
“呵呵,原来如此啊!”李纲看完圣旨如获重释地笑道。说是圣旨倒不如说是皇帝写给他的一封信,其中陛下将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并言明了自己的对策。
“李相,现在京中已经是风潮迭起,形势十分紧张,皇帝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不得不出此下策,现在担心的就是辽王不识抬举,若不是陛下有严令,我豁出命来也要将他除掉!”赵忠冷冷地说道,身上散发出阵阵杀气,他深为皇帝感到不平,当年辽王几次欲致皇帝死地,而皇帝却以德报怨将其设法从金国弄了回来,但人还未到就给皇帝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赵都统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辽王能够平安归国其意重大,他活着要比死了对皇帝有利!”李纲听罢立刻提醒赵忠道。
“李相,这个道理我还是知道的,女真人将辽王送回表明他们已经认怂了,若是再死在我们大宋,不论是不是皇帝做得都落个弑君篡位的恶名!”赵忠说道。
“若想让辽王放弃复位的想法也不是不能,不过还需要赵都统配合一下!”李纲说道。
“末将愿意效劳!”赵忠躬身施礼道……
次日清晨,赵桓早早便醒了,这倒不是他多么勤奋,而是在金国养成了习惯。他现在经过这些日子的调养人也精神了许多,佝偻的腰也挺直了,再穿上王袍仿佛年轻了几岁。
“驿馆外何人喧哗?”赵桓还未起身就听到外边吵吵嚷嚷的乱作一团,他大声问道。
“禀王爷,好像是青州府学的学生要见您,被护卫的军士们阻在院外!”在屋外值更的小黄门跑进来回禀道。
“哦,他们要见朕…本王有何事?”赵桓言道,一不小心走了嘴,赶紧改过道。
“王爷,听不大清楚,好像有人喊什么让位、退位、复位什么的!”小黄门低眉顺眼地答道。
“是吗?!给我更衣,出去看看!”赵桓听了面带笑意道……(未完待续。。)
“康王自以为很了解朕,以为我是视脸面如命的人,宁让可别人负朕,朕却不会负于人,以为只要将让位之事搞得天下皆知,朕就会乖乖地让出帝位。而无论是上皇,还是辽王重登宝座,给他留了机会,那我就给他个将戏看完的机会!”现在‘让位’事件的起因、经过和主使人及目的都已经查清,李峻请求果断处置,抓捕康王以防生变,但是赵柽拒绝了。
“陛下,属下担心的是康王一旦发现其中有诈会铤而走险,做出不利于陛下的事情来!”李峻说道,心中却不住感叹康王真是瞎了眼现在还把陛下当‘好人’,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他坑死了,不过其中却没有好人。
“你说得有理,不过以我的估计他下手的对象是辽王而不是朕!”赵柽撇嘴笑笑说道。
“这是为何啊?陛下才是他登基的最大障碍,而辽王将是他上位的台阶,他要对辽王不利岂不是自毁前程啊!”李峻的脑子又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维了,求解释道。
“朕说对辽王不利,又没说一定要杀了他!”赵柽坏笑道,“康王判定朕会让位,可也明白我不会让给他。现在其将朕塑造成了一个忠勇仁义的明君,可同时又担心弄假成真,反而使我在朝野的一致拥戴下继续留任。所以他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再出手,将朕变成一个出尔反尔的伪君子,成为讨伐的对象,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刺杀辽王!”
“嗯。陛下分析的很对,康王使人演一出刺杀辽王的戏码。然后嫁祸陛下便可轻易达到诋毁圣誉的目的,其心可诛!”李峻恨恨地说道。“既然陛下已经识破康王的诡计,为何将其拿下呢?”
“哼,这个时候如果将其抓了,不正坐实了朕戕害兄弟的罪名吗?”赵柽言道。
“陛下,咱们总不能无动于衷,看着康王的计划得以实施?”李峻说道,他知道现在的事情不仅涉及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