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也趋于缓和。
在古代的后宫之中,基本上流行的是母以子贵的原则,谁能为皇帝生儿子,谁就更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裴满皇后虽然也生过儿子,但运气不好,儿子不到一岁就病逝了,那么按照规矩接下来完颜亶的接班人就应该是张妃的儿子完颜道济,这对裴满皇后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说不定等道济登上皇位后,她和她家族的荣耀从此就会不复存在。但毕竟皇帝是完颜亶,裴满皇后想干预朝政也得经过完颜亶的同意,又在兀术有意的打压下,很快陷入了沉寂。
但朝中的形势对兀术依然不利。其几次对外用兵损失很大,引起朝野普遍的不满,而皇帝在痛失太子后变得愈喝酒愈堕落,根本无心治理朝政。由于持续十来年的内斗又使朝中的女真人势力大大削弱,而兀术又领兵出征高丽被困西京城下,这便给了汉臣们夺权的良机。
完颜希尹死后,被皇帝任命为右丞相的韩昉借机开始大规模提拔汉族官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担任尚书省吏部侍朗的田珏,担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的孟浩等人,就连宇文虚中也是靠着韩企先的推荐才进入了金国的高级管理层。一时间,整个尚书省的官员一大半都出自韩昉的门下,形成以其为代表的金国汉族官员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势力,这对为兀术为代表的女真党势力来说是个非常具大的危险。
而兀术也不是什么善茬,他除了会带兵打仗外,搞政治斗争也非常拿手,否则也不可能一口气把宗磐、挞赖、希尹等风云人物统统干掉,他深知堡垒要从内部攻破,要对付韩企先集团必须从汉官集团的内部进行瓦解,首先挑起他们之间的争斗,消耗汉官的实力。
兀术这次寻找的瓦解对象名叫蔡松年,他是原来宋的降臣。蔡松年早年曾随父亲蔡靖驻守燕山一带,金兵南下后,郭药师率领燕京的宋军集体向金国投降,因此蔡松年也就此成为了金国的官员。到了金国后,他曾一度担任刑部郎中,并在兀术统制燕京时担任过军中的六部事,所以很是得到兀术的赏识。
但在当时的金国朝廷文官集团中,韩昉的得意门生田珏和孟浩担任着吏部的重要职务,相当于是金国的人事组织部,负责着金国上下大大小小几千名官员的生迁和降职,职位炙手可热,是大家都非常羡慕的职位。理所当然,蔡松年会主动去结交田珏和孟浩,希望能够讨好这两位人事部长,使自己的升迁之路变得更加顺利些。
但蔡松年的马屁显然拍错了对象,因为田珏本身是个性格非常刚直的人,生平非常鄙视像蔡松年那样喜欢溜须拍马的人,而且田珏还搬出蔡松年的旧帐,以蔡氏父子弃守燕山一事讽刺蔡松年。所以蔡松年算是和田珏结成了冤家对头,而且像蔡松年那样遭到田珏鄙视讥讽的还有右事都司曹望之和御史大夫许霖等人。
于是,蔡松年便和曹望之、许霖等志同道合者组成了一个汉官集团,主要成员大部分都来自原宋的降臣,投靠金国的军政大权操纵者兀术,希望靠着兀术这棵大树来对抗田珏集团。而田珏集团成员大部分都来自原辽国的降臣,韩昉正是老资格的契丹降臣……(未完待续。。)
援高军在九月全部撤回国内,同时带回二万余被虏百姓,赵柽又是一番封赏,赵勇晋太尉,可佩剑上殿。随后又接见了高丽使者金富轼,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了两州和曷懒甸之事,当然前提没有变,只是送给了高丽几个出口大单,缓解下金国入侵后造成的经济困难。皇帝都说话了,高丽虽然觉得有些吃亏,但也收了好处,当然也不便再争。
与此同时宋金两国的谈判也进入尾声,和平已经到来,但是赵柽依然不敢马虎,待国内因赵桓回国引起的风波平息后,再次将情报工作的重心转向金国,收集其军政和经济方面的情报以及和谈后金国各方面的变化,瞧瞧兀术这个老对手干些什么……
在兀术认识到以现时的情况,用武力战胜大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于是,他以一位大金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完成了自己并影响大金国君臣主战向主和的转变,并得到了熙宗的支持,与宋和议达成和平,由频繁的军事攻防,改变为巧妙的政治斗争。
兀术作为金国的强硬派首脑在战争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和平谈判的道路,金国依靠战神兀术的不懈努力,终于和南方强大的邻居南宋国签署了和平条约,为金国在经济、政治、疆域各方面都争取到了最大的国家利益,使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这对于身处大宋布下的战略包围和经济危机中的金国绝对称得上好消息。天下终于平安无事了,金国的将士们晚上可以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了。那么金国的天下难道真的就平安无事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兀术也不是傻子。他也很清楚所谓的和平条约只不过是废纸一张,大宋随时可能找到新的借口发起战争。而漠南、漠北的那些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仍然是叛服无常。不但骚扰西北边界。因此兀术以为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仿效一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来阻挡大宋和游牧民族的进攻。
在北部兀术所修筑的边境防御工事西部沿宋金停火线向北依山傍河修筑延伸至大漠边缘。东南防线以原秦辽东长城为基础延伸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