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柽大笑着说道。
“官家,刚才您说要联合西辽共同经营西亚,这才是您征伐高昌的目的,而西辽会同意吗?”余里衍又问道,毕竟在她率西京上下归宋后,继承契丹的只有西辽了,也算她的故国了。
“不错,攻伐高昌是为了打通古丝绸之路的西段,将这个节点控制在我们手中。但是高昌距离遥远,适于耕种的土地不多,这就决定我们不可能从中原大举移民,常驻大批的军队,只有与西辽结盟共同经营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赵柽说道。
“官家,我们大宋兵强马壮,何不出兵平定西辽?”李潇潇言道。
“呵呵,西辽再向西行那里还有塞尔柱王国,其地域比之我们大宋还要广阔,如果我们平定西辽便要直面塞尔柱,他们与我们中原宗教、信仰皆不相同,代表着另一种文明,两国为邻必会冲突不断,将导致旷日持久的战争,即使我们大宋富庶也将被持续不断的在战争拖垮!”赵柽说道,他知道西亚地区自古便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因宗教和信仰冲突爆发了无数次战争,他可不想卷入这个热点地区,发动一次次的圣战。
“官家的意思是要以西辽为屏障抵御异族的入侵,而大宋则给予其必要援助,维持西域商路畅通和繁荣,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余里衍略一沉吟说道。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朕就是如此打算的!”赵柽点头赞道。
“官家,大宋和西辽却是有灭国之仇的,他们对我们必有敌意,这次官家虽避免了两国进一步交恶,可若想结盟恐怕也非易事!”赵信想了想分析道,其他人点点头也看向皇帝。
“呵呵,这正有个消除两国之间隔阂的机会,西辽攻灭了塞尔柱王国的一个属国,现在他们老大正调兵遣将准备攻打西辽。而西辽如果依然要坚持与我们为敌,他们即便再强,恐怕也难以抵御东西方两个强国的夹攻。想要避免两面作战,就要与其中一国结盟,那么耶律大石会选择谁呢?”赵柽胸有成竹地说道。
“嗯,林牙大石精通汉学,曾长期生活在中原,又有贵妃的面子必是心向我大宋了!”赵信看看余里衍说道。
“不错,塞尔柱人长期盘踞在西域,不但独霸陆上商路,还遣兵抢劫我们海上的商船,干些无本的买卖,必须要给他们些教训!”赵柽点头道。
“官家还想从海路进军,控制波斯湾?我们的水军能行吗!”赵信惊问道,皇帝真是敢想啊!
“有何不可,我大宋水军战船千艘,训练有素,又刚刚和金国水军大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水军战船航迹便及周边诸国,完成这次远航是没有问题的!”赵柽说道。
“即便如此,可此次远征不止万里,消息传递更为不便,形势若有变化难以及时处置,如今高宠和赵礼在外,赵勇刚刚归国不久,赵仁事务繁忙,挑选一位军政兼备的大将不易啊!”赵信皱皱眉说道。
“正因为如此,朕准备御驾亲征,率水军荡平波斯湾,扬我大宋国威!”赵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
“陛下万万不可……”几人听了大惊失色道,不过她们也想明白了皇帝这么折腾原来是再这打着埋伏呢……(未完待续。。)
赵柽觉得自己这世比前世最大的进步就是口才大有长进,想想也是他六七岁便开始说服黄经臣等人夺权掌家,然后又煽动庄子里的庄户们开渠修河。此后做买卖、斗王黼,忽悠他老爹、老娘,又煽动上万人跟他一起立旗建军。随着手下的人不断增多,地盘增大,直至登上宝座,最后哄着天下的人跟着他干,口才也日益渐长,现在拿来糊弄几个老婆是绰绰有余了。
赵柽将一个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平淡无奇的战斗讲的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高宠利用城西的市场将西辽军兵败的消息传入了北庭城,也与城中的人有了接触。他命人在市场中散布消息,声称宋军一直未攻城还开市允许百姓交易,是因为大宋皇帝仁慈,在得知北庭百姓多为汉人后裔,不忍伤害,但是高昌人不降,大军也不能久留,不日将关闭市场,准备攻城了。
消息一放出去,北庭上下果然人心惶惶,便有人联络宋军城自己是汉人不想与同族兄弟反目,询问可有良策避免同室操戈。高宠便命人告知说只要城中的人能证明自己是汉人遗族就行,像家中祖传的废铜烂铁,破罐烂碗,只要是汉人过去的东西就行。实在没有东西传世,只要能说清祖上姓氏,原籍何处也可,总之条件比较宽泛,当然审查也比较松懈,只要不是天生一副回鹘人的黄发碧眼都基本能通过。
对于认定的同族之人,高宠都会给其发放一面杏黄旗,告诉他们城破时只要将旗插在家门之上。宋军便不会前去骚扰,更不会抢东西杀人。如果家中有人被征募为军被迫与宋军为敌。那也不打紧,在与宋军交战时将杏黄旗别在自己的头顶。宋军就不会向其射击以保全其性命,他们只要虚张声势,胡乱放箭糊弄高昌人就可。
宋军保护同族,发放‘保命旗’的事情在北庭城中的汉人遗族中传开,自大秦汉拓边移民,屯守北庭都过去数百年了,这里不知道都换了多少回主人了。而每一次易主都是一次种族屠杀和民族融合,还能保留纯正汉人血统的人能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