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悲催的贡使(2 / 4)

……

皇帝御笔批复,诏令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师和各地驿馆、寺监,要求其接到后即刻开始执行不得拖延。而对改变感受最深的就是刚刚离开郑州的于阗使者胡萨拉,今天一早起来他便发现守在门口的大宋护兵不见了踪影,一直殷勤备至陪同他们的鸿胪寺官员也没有出现,甚至应该送上洗漱的热水也没有。

胡萨拉自然十分愤怒,马上找到驿馆的驿吏质问为何要慢待他们,没想到的是却收到了一张账单,驿馆要求他支付昨夜的住宿费、饭费、酒水钱、马料钱。这让他更加愤怒,称自己是于阗国派来的使者,大宋的客人,过去都是由大宋沿途驿馆负责起食宿,从来没有付过钱的。

过去胡萨拉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自己只要一亮出于阗使者的牌子一切就都解决了,可这次却让他失望了。驿吏也坏,并没有告诉他因为新令而取消了其使臣的待遇,只说自己是照章办事,必须缴纳其一切应付费用,否则只能请他离开驿馆令寻住处,若不遵守后果自负。

胡萨拉是吃惯了嘴,溜惯了腿儿的,如何肯认账。当即在驿馆中大闹起来,要求见鸿胪寺的官员,甚至言称要进京在皇帝面前与他们理论。过去这一招很有效,会马上有官员过来与他赔情安抚,自然账单也免了。可这次却没有人搭理他,更没有人理会他的威胁,只是坚持让他付钱。

闹了一阵,胡萨拉感到气氛不对,便称回去拿钱。可他根本就没打算付钱,回去后便命人收拾行李,打包货物想要跑路。没想到此时为他们站岗放哨的军士们又回来了,只是态度发生了终极逆转——和蔼可亲变成了怒目相向,那意思就写在脸上,不掏钱是别想离开这里的。

胡萨拉面对雪亮的刀枪终于明白了今日之事不掏钱是无法善了,只能无奈钱免灾,不过他并不担心,只当碰到了神经病,以他的经验这些钱他还是有可能要回来的。因为其可不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他们家族可以说是‘使者’专业户,早在他刚会走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家人行走于阗通往大宋的商路上。

当然这个专业户也不是谁都能当的,不但要有些资财,还要和当权者有着良好的关系,否则一纸国书首先是拿不到的,自然挣了钱也要分给其一份。有了国书他的身份就不同了,凭此可以在大宋不但会受到地方上的热情款待,在京城中也可畅通无阻。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大宋虽然对各国使团有着人数和所携货物都有限制,但是往往不会干涉。而收买的货物在中原虽然新奇,但在西域都是些平常之物,不了几个钱。

经验告诉他们,大宋皇帝并不在意进贡了什么东西,只是想让他们在朝会上露下脸,让自己有面子罢了,那些贡物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皇帝有缘相见。但他们可以虚报十倍,甚至百倍的价值,而提高回赐的价码。这些价值不菲的回赐他们当然也不会供起来,而是被当作紧俏商品高价卖掉,赚取暴利,所以这是一门只赚不赔的买卖,他们家族也因此致富。

胡萨拉家族的贡使之路在十多年前因为宋金战争而中断了多年,毕竟脑袋还是比钱更重要。在听说大宋打败了女真人重新成为中原之主后,他们便又重启中断了多年的贡使之路……(未完待续。。)

“胡尚书,今年京城宣和门前是不是又要搭鳌山,立彩门呢?”赵柽喝了口茶问道。

“陛下,年年如此,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胡安国小心地答道,他不知道皇帝怎么关心起这些小事了。

“搭建鳌山,立彩棚,以及灯会所费不少?”赵柽放下杯子,眼皮都没抬地又问道。

“陛下,大概要费二十万贯,所费虽不少,但这些钱还是应该的,可以彰显陛下神武,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威仪四海的!”胡安国答道。

“今年我大宋东援高丽,西征高昌,又要攻打塞尔柱所费巨大,二十万贯足以建造数艘战舰了,还是一切从简!”赵柽抬头看看胡安国说道。

“陛下,这不大妥当?我朝接连大捷,正是普天同庆的时候,太过简单难以……”胡安国为难地说道。

“你是怕丢了面子!难道你们以为太平是粉饰出来的吗,女真人、党项人、蒙兀人,包括一向表现恭顺的高丽人,哪一个是因为看到我们天朝气象而臣服的,那些为了面子伤了自己的事情我们还是不要做。尤其是像刚才那些于阗人,为了弄个什么万国来朝,不惜拉他们凑数,那不仅不能彰显我们的强大衷心臣服,反而会让他们更瞧不起!”赵柽沉下脸说道。

“陛下,那些蕃人羡慕我大宋威仪不远千里而来,我们若是慢待岂不失礼,让他们获些微利也可显示我们大国之风!”胡安国对皇帝的说法不敢苟同。还想劝说皇帝改变主意。

“胡尚书,朕已言明。大国之风和礼仪之邦不是靠金钱买来的,我们大宋也不贪图那些虚名。否则只会让人觉得我们大宋是个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十足傻子。但朕并不是说所有番邦接待皆可从简,一定要分清哪些是真正臣服于自己的藩属国,而哪些又是时不时来朝贡一下的朝贡国,不能一概而论,要让真正的朋友感到大宋的温暖,那些充数者就让他们自便!”赵柽言语严厉起来道。

“陛下,可已有成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