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触发(2 / 4)

头上人的打扮,可从桅杆上飘扬的旗帜判断应该是战船。

‘轰’,正当记施国海军士兵们愣神的功夫,只见船头上火光一闪,紧跟着便是雷鸣般的巨响,在他们左舷随即炸起一股冲天的水柱。他们这会儿即使傻也明白,那些船是在向自己示威,而他们不明白的是什么东西威力会如此之大,能将‘石弹’打到这么远的距离,现在他们距不明来历的战船可是足有七、八百步之遥啊!

“这是摩至那阿拉伯人对中国的称呼的战船,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记施国战船的船长从宋船船员的表现上看出了端倪,惊讶地说道。

“还追不追?”在记施国战船被突然而至的炮火袭击而暂停的功夫,宋船已经暂时摆脱了危机,而战船离他们越来越近,水手们不安地请示道。

“我们去拦住他们,让他们回去报信!”船长还算是勇气十足并没有被敌船的神秘武器吓唬住,他让另一艘战船迅速返航报信,他想单挑两艘敌舰。

短暂的沟通后,记施国的一艘战船掉头返航,而当头的战船加速向宋朝战船冲上去,他想先给敌舰一个下马威将其撞沉一艘,再对付另一艘。为了发挥自己战船最大的冲击力,他放弃了迎面撞击,选择了船只最为薄弱的侧舷作为撞击点,欲一举将其重伤。按照过去的作战经验,记施国船长的做法没有错误,可他这次错的离谱了!

宋水军战舰最具威胁的武器就是它两舷装备的火炮,因此作战时往往以侧舷对敌以便发挥舷炮齐射的威力,以密度提高命中率。记施国的战船向其侧舷发起攻击,岂不是自投罗网。看到敌舰全力向自己冲来,在两船相距四百步的时候,宋舰开始鸣空炮予以警告,二百步开始向敌船周围开炮进行警示射击,但是敌船依然加速冲过来。

‘轰、轰……’掉头报信的记施国战船听到身后传来一连串的轰鸣声,他们齐齐回头观看,只见己方的战船好像遭到重击,在海面上徒劳的打着转儿,接着又是几声巨响后,战船上腾起几股火光,不过几息间便开始下沉,却看不到有人跳水。待他们再回头的时候,海面上只剩下一段桅杆还露在海面上。

回航的记施国战船的军士们看着己方战舰转眼便沉入水中无不震惊,他们懂得能让这么大一艘战船这么快沉没,肯定是水线以下遭到严重的破坏,以致水手们都来不及跳海逃生。在他们的视线中两艘战船没有经过厮杀,甚至没有接触,己方便被击沉。这是一种什么神秘的力量才能造成呢?难道真得是传说中的东方霹雳。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的商业港口,记施国最不缺的就是来自各方的新鲜事儿,走南闯北的商人们将世界上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会带到这里,称之为情报中转站也恰如其分。前几年东方两个大国发生的一场大海战当然不会漏掉,传说胜利的一方便是使用的这种声如霹雳的神器击沉了对手数百艘战船。

而记施国的军士们此时却没有时间细想,他们发现击沉了自己友舰的敌船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自己,鼓足了风帆追了上来……(未完待续。。)

程僖绶围着‘记施国’的地盘转了一圈,对地形和城池、港口及海峡都做了实地勘察,有找人详细询问了这里的潮汐和水文情况,心中有了谱,并形成了初步的作战计划。因为自己的主力战舰高大又是以风帆为动力,吃水深,动作笨拙,转弯半径大;而敌方的战舰狭长以桨帆为动力,吃水浅,行动灵活,航速快,可以在很小的半径内完成掉头。

双方战舰的特点决定了对战场的适应性不同,程僖绶深知己方战舰的优缺点,将战场选择在辽阔的海面上对自己最有利,而应该避免进入海峡与敌决战,否则很可能因为回转不灵发生碰撞。因此主战场应该放在岛西,即便于夺取港口,还可以为攻击城池提供炮火支援,但为了防止敌军战舰逃往本土,还应遣军封锁海峡的两端。

计策已定,可也不能黑不说白不说,上来就打啊,总得找个理由。而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借口,尤其是对万里而来的大宋水军就是找茬来的,没有理由也得制造出个理由来啊!程僖绶在大宋一支商队掌柜的耳边轻语了几句后便悄悄登舟返回苏德尔港,并没有留在岛上。

盛中堂是皇帝四大堂中专司海上贸易的商团,起初生意只涉及高丽、扶桑和东南亚等近海国家。在皇帝登基后,为响应其开拓海上贸易开始涉足阿拉伯和印度等国家,并成为一些航线的领航者,因此在大宋从事海上贸易的商团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享有很高的威望。基本上是他们做什么,其他商队也跟风装什么。

盛中堂在皇帝登基后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大宋新水军的基础,另一部分仍然从事海上贸易。程僖绶作为的实际建立者和曾经的掌控者。上上下下对他自然是礼敬有加,而此次率领庞大的舰队随着他们出航,明白这绝不是声称为商船护航那么简单,应当是另有使命,所以一路上都看他眼色行事……

‘记施国’是中国方面的叫法,其实其只是塞尔柱帝国行省下辖的一个小城,和他们称之为‘黑衣大食’的国家是同一个国家。因为大宋商人们被规定在指定区域交易,也没去过其它地方,所以便以一国称之。不过也可以看出城主具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