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一个目标(2 / 4)

管是荤的素的、文的武的、俗的雅的,只要能迅速恢复战斗力,提高士气的方法都用上了。到了最后,不用军官们鼓动,士兵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求出征了。而远征军,尤其是将作为进攻主力的陆军战斗力虽未达到巅峰状态,也差不太多了。

七月初一,远征军点炮出征离开了记施国,他们身后是恋恋不舍的各国商人们,这一个月来大家都少了过去的重税,自然都赚了个翻倍。可惜的是未能等到这个交易期结束‘摩尔那’人先撤走了,不过大家都商定待东南季风刮起的时候一定要去大宋走一遭,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富庶之国……

按照赵柽制定的作战计划,此次远征的目的是震慑塞尔柱帝国,打通海上商路,开辟新的市场。而实现这个作战目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攻下其首都巴格达,让他们见识下大宋的实力,告诉他们两国虽远隔万里,大宋也一样能将其灭国。而要兵临城下,就先要攻取波斯湾西北海岸上的重镇——勃萨罗城。

记施国距离勃萨罗城二百余里,按照计划应采用水陆并进的方式沿海岸进攻。而程僖绶和众将商议后以为现在天气日益炎热,陆路行军体力消耗巨大,且他们因为长时间的休整已经暴露进攻企图,沿途必有敌军堵截。不若全军依旧乘船北上,即可以隐蔽行迹,也能以突然的动作出现在勃萨罗城下,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于是他们虚晃一枪在海上转了一圈后,趁夜暗转向进入外海驶向下一个目标!

勃萨罗城是在数百年前阿拉伯人击溃波斯军队之后,担心波斯**队从海上反攻,在幼发拉底河老运河西岸建造城池。建成后,大批阿拉伯军队镇守于此,旨在控制当时印度斯坦和阿曼之间的交通要道。城池位于大运河之上,水路交通便利,即可顺流而下沿着运河前往首都巴格达,也可经东南方的运河入海进入波斯湾,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

勃萨罗城兴起后发展迅速,城区不断向沙漠边缘扩展、延伸,并在八、九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商业、手工业、宗教、文化和金融活动的中心。十世纪后开始陷入衰败,但三百年的发展的老城仍具有一定的规模,城池宽约五里,建筑皆以窑烧的砖头砌成。由于地处交通要道,穿越沙漠的骆驼商队,从海上而来的商船都汇聚于此,城内的三个居民区分别形成三大集市,到处是商铺和货仓,繁荣程度和规模堪比巴格达。

商业促进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携带贵重物品或货币的商人,会将自己的贵重物品存放在外币兑换人或银铺中,换取一张支票,在城内的所有交易都可以用这张支票来对付。而他们也可凭着支票在银铺来兑付货币,除了流通范围受限外与大宋现在盛行的银票功能相似。

而后在百年前,勃萨罗城经历一场长达十五年的黑奴起义和一次阿拉伯内乱,城池遭到了两次洗劫和屠杀,使其元气大伤,商业也受到重创,再未能恢复往日的繁荣,贸易重镇的地位拱手想让给其他城市。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控制着南下入海和北上都城的要道,使其保持着一定的商业规模,依然是卡在进入塞尔柱帝国内陆的重镇……(未完待续。。)

程僖绶在这异国的土皇帝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吃得好、喝得好不说,每日都会有十艘以上的远洋大型商船入港交易,这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币。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地方是这里太热了,连海水都是温热的,进入六月后气温还会有上升的趋势;再有就是常有尘暴发生,强劲的西北风将沙漠地区的沙土吹入湾中,让海水都变得十分浑浊,天空中也总是飘着不散的尘霾。

“大帅,日子过的不错啊!”远征军帅府设在了原来的城主府中,这也是岛上难得的清凉之地,府外种着椰枣树,园子中有水池,廊柱间葡萄藤形成凉棚,还种着些不知名的草,程僖绶只穿着个坎肩躺在铺阴凉下的毯子上小憩,手边放着葡萄酒和几样时令水果,被进来的马威等人撞个正着。

“呦,大家都来了,快坐!”程僖绶听到说话声一看军中几位首脑都到了,急忙坐起说道。

“这鬼地方热死人了,十多天了连场雨都不下!”豹翼军都统王刚解开军服的衣扣,想了想将脚上的长靴也脱了,嘴里抱怨道。

“谁说不是,人都热成这个样,马更受不了啦,都打了蔫,上好的草料都不爱吃!”狼翼军都统李泉见王刚都脱了,他也有样学样费力的将靴子拽下来,看着被汗水泡的发白的脚丫子叹气道。

“都差不多,那些战马座了这么长时间的船,而船舱狭小只能整日拴着,体力下降的太多。恐怕一时无法上阵!”王刚也说道,在海上这么长时间。对马匹的身体损害不小,而他们的战马多来自西北。途中虽然专心伺候着也损失不少。

“呵呵,还上阵呢,刚下了船马都不会走路了,一个个的都跟打摆子似的,这几天才好了些!”李泉苦笑着言道。

“说实话,还有多少骑军能上阵?”两位说的话虽带有玩笑的意思,但副帅马威听了也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严肃地问道。

“副帅,我们两军不比其它镇抚司都是以步卒为骨干。骑兵本就不多,接旨后自两军中抽调精锐,编成一旅,共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