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赫之死(2 / 4)

灵祭奠!”旺福赶紧施礼道。

“哦,陛下如此礼遇金赫法师,难道……”余里衍知道中原亲人去世,家人有禁食以表哀悼之仪,不禁让她怀疑起金赫的身份。

“姐姐不要多想,陛下与金赫法师是多年老友,感情甚厚,乍闻其遇难,心中难免悲痛!”赵信看余里衍一脸疑惑,知道她误会了,急忙解释道。

“金赫法师我也听说过,他曾在我们夏国宫中讲经,佛学深厚,也很受父王的敬重,只是官家如此悲痛,让人难以理解,你说呢德妃姐姐?”李潇潇眨眨眼睛说道,她知道皇帝对佛祖都不放在心上,如今为一个和尚如此难过有些说不通。

“这……这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其中另有隐情吧!”折美鸾仅知道皇帝是在收复灵州后,安置金佛时与金赫相识,此后好像在未见过,如今皇帝的反应这么大,她一时也琢磨不透。

“那两位大人了解这位金赫法师吗?”李潇潇想要解开谜团,又看向陈遘和赵义问道。

“娘娘,微臣仅闻其在西北宣扬佛法,素有名气,却从未谋面,更没有什么交集!”陈遘施礼答道。

“那赵大人呢?你一直跟随陛下,当了解一些吧!”陈遘曾任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他不了解其人,想来不是官方人物,李潇潇又转向赵义问道。

“娘娘,这……微臣与金赫法师也只有数面之缘,其与陛下有何交情,微臣也不甚了了!”赵义也施礼道,眼睛却撇了赵信一眼。赵义在西北曾掌管军法队和军情司,免不了与情报司的人打交道,可也仅指金赫是情报司中的一个‘钉子’,而这些事关机密,他不敢擅言。但赵信不同,她一直跟在皇帝身边,知晓许多机密之事,若说了解也仅有她了,其却避而不谈,由此可见金赫的身份是多么隐秘了。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和尚,这金赫法师与官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李潇潇问了一圈等于没问,谁也不清楚这金赫到底是何方神圣,惹得皇帝如此伤心,她皱着眉头叹道。

“陈相、赵相,陛下请二位大人进帐,有事相商!”正当大家茫然不解的时候,见喜从帐中走过来说道。

“陛下,保重龙体!”陈遘和赵义两人奉诏赶紧进帐,只见皇帝两眼通红,面带憔悴的坐在垫子上,旁边放着一张长几,上面有一个简易的令牌,灵前点着香烛,摆放着几样贡品,那就是金赫的灵位了,他们二人施礼道。

“免礼,随便坐吧!”赵柽点点头,指指帐中地上摆放的垫子声音嘶哑地说道。

“陛下,金赫法师已经仙去,您还要节哀啊!”两人先在金赫的灵前行礼上香,然后才在皇帝身前坐下,陈遘再次劝道。

“朕没事,但大理害我一员大将,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朕定要将首恶碎尸万段才能消心头只恨!”赵柽口中说无事,但其狰狞的面孔,身上散发的煞气表明了其愤怒的程度。

“陛……陛下,金赫法师不是方外之人吗,我们为此动武是不是有些不妥啊?”陈遘被皇帝的话弄得有些迷糊了,金赫明明是个和尚,皇帝却说其是自己的大将,还要为他复仇,他有些怀疑皇帝是不是伤心过度说胡话呢……

大理的动乱的种子其实早在大宋决定插手其内政之时就已经埋下,‘颜色革命’并没有随着段和誉的主政而结束,那只是个开端。而其为了昭显自己的宽仁和平衡权力,将政事交予曾先后主政大理的两个家族已经买下祸根。三郡的归属问题则是颗不知何时爆炸的炸弹,对王位的争夺便是动乱的导火索。

当去年大理国刚刚出现动乱的苗头时赵柽就已经获知,他不但没有实施影响力压制各方势力,反而在暗中派人推波助澜,挑动各方势力,只嫌事情闹得不大,终导致动乱不可遏止。而段和誉在失去大宋的支持后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可自己已经无力在左右形势,对朝政施加影响,政令不出宫门,灰心之下出家为僧以度残年。

段和誉的逃避让国内形势更加混乱,他的儿子们在各自势力的支持下相互厮杀,都预制对方于死地,一时间‘妙香国’成为修罗场,天天都有无数人死于动乱。高氏和董氏两个老牌家族实力最为强悍,但他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家族中也分成数派支持各自的代理人,因此如今诸王子之争还伴随着两大家族势力的内部倾轧。争斗中的诸方都明白谁在竞争中胜出就能成为大理新的国王和权臣,失败者将死无葬身之地。而这种兄弟间的斗争更为残忍和血腥,骨肉相残的悲剧不可遏制的发生了,可作为大理动乱的始作俑者和唯一能改变这种状态的大宋却对乱局没有官方表态,只是袖手旁观保持着中立,没有支持任何一方势力,只是委托驻善阐城的代表发表了几次声明,希望各方保持克制以谈判解决国内的政治问题。

但大宋不痛不痒的声明对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政局丝毫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各方产生了大宋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将来谁在争夺中胜出就将承认其合法地位的错觉。‘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卷入其中的部落间也是战事不断,大理高层间的斗争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处于底层的普通族民。他们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随时失去生命。

大理国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政治动荡,不仅让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