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为今之计(2 / 4)

“你去过多次还好端端的站在这里,朕不会那么倒霉,头次来就翻船?”赵柽打趣道,惹得周围众人也笑了起来。

“陛下乃是天子,得上天眷顾之人,遇事必能化险为夷的。”杜锋红了脸喃喃地说道。

“哈哈,上天如果眷顾朕就不会给朕出这么大个难题,应该是老天觉得他拿朕无可奈何,收上天庭只会让他头疼,因此只能让朕一次次偷生罢了!”赵柽大笑道。

“陛下说笑了,还是请下到舱中,以免出了危险。”杜锋接连被皇帝打趣,讪讪地说道,不过心中却十分受用,原来皇帝还真是如传说中那般平易近人。

“杜统领,你尽管放心行船,陛下六七岁便常常在河中戏水,当年即便是全副武装的下到水中也活动自如,能在汛期横渡大河,这点水是奈何不了陛下的。”赵勇见杜锋依然紧张,出言说道,给他吃了个定心丸。

“哦,原来陛下水上功夫如此了得,末将真是惭愧。”杜锋怔了下说道,背着几十斤的装备能在汛期横渡大河,即便是从军多年的老兵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你尽管放心,枢密使他们几个都能做到,如果船翻了,他们自己都能游回去的!”赵柽伸手一划拉,将赵勇、赵廉、赵耻等人全都囊括进去了说道。

船行至决口处,明显感觉到船身开始剧烈摇摆,船头偏向出水口。船上坐的可都是大宋朝的顶尖人物,杜锋哪里敢怠慢,亲自站在船头察看水势,指挥战船,就差自己握着舵把子了。船队有惊无险的通过这段河面,杜锋的战衣已尽被汗水浸透,说不紧张那都是假的。

但赵柽似乎意犹未尽,继续沿河向西,将金军挖开的三个决口全部看了一遍,并命人详细勾画成图。三个决口,最西侧的最大,再经过水流的冲击宽达二十丈,两个窄的也有十余丈大小,水面整整比大堤低了一丈多,而来水还在不断的流进泛区。接着赵柽又令船队从决口处驶入泄洪区,他还要去看看辽阳城。

杜锋无奈只能遵命,令船队从决口鱼贯而出向辽阳城风向驶去。此时辽阳城外已经是汪洋一片,房屋,树木都难见踪迹,只在水面上留下一片朦胧的影子,看不出往日的一丝盛况。由于水情复杂,船队只能便探路便前行,因此速度很慢,行驶在金军投石机的射程之外。

赵柽站在甲板上端着望远镜观察着辽阳城,一道环城大堤几乎将城池全部遮掩住,无法看清城外的情况。而大堤上金军也设置了瞭望哨和巡堤兵丁,看到宋军船队向这边驶来,敲响了警钟,也不管射着射不着,就是一阵乱箭。而赵柽也没下令还击,坐船远远的围城转了一整圈,惹的金军一阵鸡飞狗跳。

“形势如何大家都已看到,若想破城为今之计只有两条路,一是堵住决口,待水退后再战;二是派军炸开金军城外大堤,以水灌城!”赵柽揉揉有些酸痛的眼睛,扭脸对众人说道。

“陛下,若想在丰水时期堵住决口绝非易事。而若想炸开大堤以水淹城派出战船炮击是最为可行,但恐怕水深不够,战船无法进入火炮射程之内。剩下的只能暗遣突击队携带炸药炸开大堤,可在金军严密的监视下靠近大堤并不容易,且金人肯定也有所准备,缺口太小的话会被他们很快堵住,再有即便淹城我们仍然无法破城!”赵勇想了想说道……(未完待续。。)

完颜雍在城东南五里处掘开了梁河大堤,河水从河中倾斜而出陡降了两丈,直至三天后才趋于平衡,汇入其它支流重归梁河下游之中。但辽阳城外积水最深处有丈余,浅处也有两尺,形成一个方圆百里的泽国,辽阳城外的抢筑的大堤挡住了汹涌的河水,使城池变成了汪洋之中的孤岛。

幸亏赵柽机灵令大军抢先一步撤退,即便如此已到城下的虎将和豹翼军除了人马、武器装备带出来外,所携带的粮草和辎重全部没于水中,若不是后续船队赶到,他们真得饿肚子了。而梁河水位下降太甚,河道水深只有丈余,只能通行小船,宋军的勇字级战船已无法通航,赵柽所乘的神级战船更不用说了。

这几日,赵柽和众将都是彻夜难眠,本来以为可以凭借着宋军强大的战斗力能迅速攻进金国腹地,西、南两个集团能合并会宁城下,在严冬到来前完成北伐之役。但现在完颜雍制造的一场滔天洪水将他们前进的道路隔断,就这么撤军怎么能让众人甘心,可面对一片泽国空有顶点小说 威力强大的火器和百艘巨舰却无可奈何城中之人!

“陛下,水势已经渐缓,但河水还在不断的灌入,水位依然在缓慢上涨,现在正是雨季,若等水退得秋后了。”马威派人时时监测水情,一早向皇帝汇报道。

“嗯,现在刚刚是五月初,距秋后还有五个月,而严寒马上就要到来,不利于我们作战。只能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再次进攻,我们等不起啊!”赵柽仰天长叹道。话语中充满了无奈,自己想着毕全功于一役。现在看来全都要落空。

“陛下,不要烦恼,大不了我们明年再来!”陈遘安慰道。

“为了北伐,朕准备了多年,集举国之力,耗费无数粮饷,再次北伐和谈容易。”赵柽苦笑着说道,像这样大规模的战争,即便以大宋如今的财力也是无法支撑的。可谁知道以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