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百年树木和超级大屏(1 / 2)

第88章 百年树木和超级大屏

“都别窝在屋里头了,都出来,到一号大楼去!”

喊话的声音在这夜晚显得格外清晰,所有人都听到了,这是赵管事在喊呢。

这大晚上的能有什么事?

一号大楼?额……就是那栋建的特别高大,却只建了三面墙的楼。

世间哪里有建房子只砌三面大墙的呢?不怕透风不怕遭贼么?所有人都迷惑不已。

直到两天前,那里忽然多出了一面绿色的墙壁。

还在墙侧用石灰刷了一个巨大的“1”字。

“多媒体教育大厅”是没有人能够记住的,现在干脆就取名叫做一号楼了,简单易记。

赵管事敲着铁坨坨,连续喊了好几遍。

不管心里头怎么疑惑,赵管事喊人他们是不敢不听的,于是从家属小棚屋里、从临时大棚屋里陆陆续续走出了很多人。

领路的人都把油灯高高举起,很快营地里就走出了几条星星点点的长龙。

本来安静的一号大楼门口,现在已经人声鼎沸。

这栋楼对他们来说有些过于高大了,他们也见过县城里的钟鼓楼,钟鼓楼很高,但绝没有建的这么大的。

事实上,当初建楼的工匠也曾经束手无策。

方愈给出的设计图类似后世的剧院。

前头空置出来放大屏幕,后头是地上一层,楼上半层,上下都可以坐人。

但这时候又没有钢筋水泥预制板,上头半层坐上几百上千人,承重问题怎么解决呢?

最后还是潘老师出手。

她从塑料盒上剪出一个小角,还细心的修成了凹陷的半月形,让它当作二楼的承重楼板。铁皮太重

为了防止塑料日久变形,她又找出了4根牙签。

剪掉一端尖尖的部分,把4根牙签分别插入地上……这就是承重立柱了。

最后听说工匠们也解决不了天板的问题,于是她又从盒上剪出一小块盖了上去。

建筑工匠们认为几百人上千人太重,在她那也就像一堆蚂蚁差不多。

一块小塑料+四根牙签,足够蚂蚁们在二楼蹦迪了。

事实证明,这些东西到了明朝是非常管用的,那些工匠们经过承重测试以后,认为这二楼再上两千人也没有问题。假设,空间不够

当然他们不知道那“厚实又坚固的神奇楼板”有个致命的缺点:要注意防火。

按照方愈的叮嘱,高二带着一个排的保安队员守在门口,严厉禁止他们把油灯带进去。

现在一千多人都已经陆续走进了大厅。

大厅里头光线昏暗,

只在青砖墙上各自挂了八盏油灯,而且位置压的极低。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看清了里头是一排一排的长条凳子,凳子中间还留有两条过道。

中间最显眼的就是四根立柱,它们笔直而且极其粗壮,看起来就很有安全感!

不少人都盯着这立柱感叹:也不知从哪个深山老林伐出来的百年树木呢,东家还真是不惜成本啊!

正当他们犹豫是站这里还是进去过道的时候,赵管事已经在门口开骂了:“都杵在门口做什么!公子就要过来了,赶紧都自己找座位坐下。”

听到公子东家要过来了,这些人不敢耽误,他们争先恐后的就涌进了过道开始找座位。

光线昏暗看不大清楚,他们心里头又着急,难免就有些磕磕碰碰的。

争吵的声音传到赵管事耳朵里,他又开始骂人了:“你们的眼睛都瞎了吗,没看到楼上还有一层?落在后面的就别往前挤了,都给我到楼上去!”

那些落在后面的人有点犹豫,其中就包括篾匠学徒待遇李顺和官匠中的火药户袁大发。

他们两一个是行动不方便的瘸子,一个是脸上烧伤、晚上看起来像恶鬼的丑男人。

他们很自觉的没有往人群里挤,而是各自带着家人落在最后头。

现在他们心里头犹豫,是看到二楼的楼板十分怪异,从这里看去,居然隐隐绰绰还能看到楼上的凳椅。

这样几乎是半透的楼板,它能经得住这么多人吗?

李顺的家就在县城,但早些日子他终于经得赵管事同意,把家里的妻儿和老母亲一并接到了新城里。

从此就算在这里安家了。

李顺这么做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妻儿、和苦了一辈子的老母亲能吃上几顿好饭。

食堂里的那些好饭菜,不是他的工钱能吃的起的,甚至有些东西都不是有钱就能吃到的。

就连营地里的顶级高薪人士刘剪刀都说了:就冲着这些好饭好菜,哪怕东家给我减一半工钱我也是要留在这里的。赵老头狂喜:此话当真?

此刻李顺的心中有忧虑,但他想起了营地里的各种神奇,又想起那日里在河边初见东家的场景。

这样心善的东家又怎么会建造不牢靠的楼板,害他李顺一家人的性命呢?

瘸子李顺和“恶鬼”袁大发对看了一眼,然后就领着家人上楼了。

儿子还有些害怕,要哭,李顺理都不理,拽上他的手臂就拉他上楼。

接着上楼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