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富贵哥到宿舍来被大儿子指着鼻子数落,金凤就再没到书房去找过汪富贵。可她知道,自己心里不好受,富贵哥心里更不好受。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哪有这么不知好歹的?人家伯伯对你俩多好,比你老子对你俩好多了。今天老大竟然说他不想在北京继续上学了,要回村里去。金凤知道,自从那天庭审后,成才学校对她的议论就没断过。
金凤把饭菜端上桌,老大却坐着一动不动。
“快吃吧,上一天学了,饿了。”金凤催促着。
“妈,我们今天没去上学。”弟弟嘟囔了一句。
“什么?那你们去哪儿啦?”金凤恶狠狠地问。
她想起今天早上富贵哥来接他俩上学,老大就神秘兮兮的一副怪样子。
“你说,你今天带弟弟去哪儿啦?”金凤用巴掌拍了一下老大的后背,大声问道。
“没去哪儿,反正我都说了,我不想再待在北京了,愿意待你自己待这儿吧,我和弟弟要回家。”老大大声喊了起来,金凤恼羞成怒,抄起了扫帚刚要打,这时突然有人敲门。
金凤手里拿着扫帚就走过去开门,门开了,汪富贵站在门口。金凤急忙把扫帚藏到背后。她想叫:富贵哥,但是没敢开口。汪富贵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侧过身子看着坐在桌边的两个孩子。金凤下意识地侧过身,让富贵哥进门。
汪富贵走到桌前,低头看看老大气鼓鼓的样子,和老小发呆的眼神,他在椅子上坐下来。
“伢子,今天去哪里啦?跟伯伯说说,明天我也好回复你们老师,他刚刚给我打电话了,说你们第二节课就没上,怎么离开学校的?本事还不小呢,这样做很危险知道吗?”汪富贵眼睛紧盯着老大。
通常在家庭里父子关系十分微妙,他从小就对父亲又爱又怕。
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棍棒。他曾经很不理解父亲的做法,甚至有些恨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父亲之所以对他要求严格,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父亲都会给他提供帮助和建议。虽然父亲的表达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但是他的爱却是深沉而真挚的。
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开始理解父亲当年的做法,也更加珍惜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他知道,父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会一直爱他、尊重他。
汪富贵时常想:自己成长的年代尊老爱老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年代孩子对父母已经会批评评价了,像上次老大当着自己的面就讲金凤“老土、没文化”,自己那个年代的孩子绝对不敢这样讲话的。改革开放的浪潮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在经济层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在思想层面引发了深刻的变革。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年轻人开始审视自己、审视家庭和社会。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渴望追求个性和自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年轻人逐渐意识到,他们需要打破束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们开始反思家庭关系,不再盲目遵循传统的家庭模式,而是追求更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经历了思想的碰撞和成长的烦恼。他们不断探索和尝试,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看着老大低头不说话,汪富贵知道孩子知道错了,自己不应该逼得太紧。
“金凤,咱们商量一下,我在他们哥俩上学的附近给你们找套房子,你带孩子住过去,这样俩孩子上学就方便了。那边离北大也近。”汪富贵对金凤说道。
金凤不知该怎么感谢富贵哥,瞅瞅俩孩子,都愣愣地看着。
“还不快谢谢你们伯伯。”金凤忙催着哥俩。
汪富贵笑笑,把一串钥匙放在桌上,还有一张纸条。
“这上面是地址,你们过去看看,看还需要添置点儿什么,准备好了我让司机来帮你们搬家。”汪富贵对金凤说道。
看金凤又要流泪,他转身对哥俩说道:“听妈妈的话,妈妈现在在北大教剪纸,那些大学生、留学生都很佩服你妈妈呐。你们好好上学,我听老师说了,哥哥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不能骄傲哈。”
“金凤,快带孩子吃饭吧,都凉了。我先回去了。”汪富贵边说边往外走。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住什么样的街区,就决定了孩子未来属于什么阶层。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却也揭示了一个现实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一些富裕的街区,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社交圈子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他们的父母通常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有着高学历、高收入和广阔的人脉资源。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更加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