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安阳镇(三)(1 / 3)

翌日清晨,白虞手持凤舞剑走出西厢房赶来正堂,瞧见伶舟诩和池羡早已备好驻足在正堂前等候。

今日他们便要启程去往安阳镇,下人们早有听闻,仅是短短几日的时间有不少下人离开袁陵院,在城内寻个活计总比待在此院安稳,袁陵院内一时空落,倒显得不太适应。

“走吧。”白虞一手揪紧凤舞剑剑柄,眼神瞥向池羡的伤口。

昨夜,白虞替他包扎好伤口顺便嘱咐几句后便回到西厢房休息,瞧见他乖乖地点头,白虞也算放心点,倒是希望他一直那么乖。

沐璋和樊琼飞速般跑到白虞眼前,沾染灰尘的双手拍打着布衣,手上的灰尘沾染在布衣上,两人朴素地笑,从身后掏出干净的麻纸小心翼翼地扒开,生怕将纸撕坏。

呈现在眼前的是几块堆在一起的嫩黄的饼子,手艺虽比不上作坊制作,不过心意满满也足够了。

沐璋和樊琼羞怯地傻笑,挠头看起来憨憨的,“三位大侠,这是我们俩前几日一起做的酥饼,很久没有下厨了,不知是否符合口味,还望见谅。”

樊琼补充道:“即日我们便要离开袁陵院了,还望白姑娘收下这份小心意。”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再不收倒显得她不近人情。

白虞双手接过,唇角勾起一抹温馨的笑容:“多多保重。”

沐璋和樊琼见她收下后展露出眉开眼笑,袁陵院内充满欢声笑语,打破死气沉沉的气氛。

两人异口同声道:“保重,白姑娘日后如遇麻烦需要帮忙随时发话,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帮忙。”

白虞频频点头,一手捧着麻纸包裹严实的酥饼,一手持着凤舞剑迈步踏出袁陵院。

沐璋和樊琼望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直至彻底消散,心中弥漫出一股空落与获得解脱后的轻松,常年困在袁陵院一朝获得解脱,总觉得不可思议,心境复杂难以言说。

清晨出发三人都没来得及用早膳,接下来还要走一段长途跋涉。

白虞手指着在街道角落处开张的一家较为破旧的馒头铺,一名妇女在铺前劳作,馒头蒸发出热气漫上额间,妇女匆忙擦掉额间的汗水,动作飞快。

凑近瞧,见妇女身侧还有一位孩童,是个小女孩,个头不高扎着辫子,穿着朴素脸上肉嘟嘟的,她抓紧妇女的衣摆轻轻地摇了摇,抿着下唇。

妇女低下头触摸女孩的头,一只温热的大手盖在她的头上,俯身亲切地问:“希希饿了?”

女孩抿唇轻轻地摇头,从身后掏出一个木偶,她抬起天真的眸子说得缓慢:“娘亲,它断了一只手,你可以修补好吗?”

她常常瞧见娘亲用面团做出各种各样的玩物,既然面团可以做玩物,那一定也可以修复万物。

她曾这般天真地认为。

白虞走到铺前,同妇女说来三个蒸馒头,三人走到铺子后面的休息区等候。

妇女回神抬眸见三人扯出一丝微笑,那双抚摸着女孩头部的大手消失,视线落在三人身上,端着三碗蒸馒头朝他们走来。

女孩睁大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盯着白虞,眸底划过一丝好奇。

白虞从囊袋中掏出两块碎银递到妇女手心,慢条斯理地咽下馒头,眼神瞄向不远处的小铺。

小铺前方站着一位身着深灰大褂的中年男子,嘴边挂有长长的胡子,显得不自然倒像是贴上去的。

他摆手做出夸张的动作,睁大双瞳营造出一股恐惧感,抑扬顿挫地说着:“大家可曾听闻安阳镇的故事?”

路过的百姓们被他所吸引,撇头面面相觑眼露疑惑。

其中一人站出来拍胸膛,似是在展示:“安阳镇呐,算是一个风水宝地。”

在他的眼中,安阳镇安富尊荣,简直是向往之地。

男子伸出纤长的食指摇手否认,歪头微微蹙眉:“在三年前,安阳镇是富商大贾聚集之地,可今年不知怎的,居住在那里的百姓居然连米饭也吃不起!”

他嘴唇抿成一条线,在脑海闪过那些百姓穷苦潦倒跪在地上乞讨的可怜模样,发出“啧”声感叹:“简直可怜啊!”

此话一出,越来越多的行人包围着他,纷纷挤上前追问后续。

中年男子比出“停”的手势,双手呈上指向茗香苑笑道:“想知晓后续今夜便来茗香苑,我们不见不散。”

很快,行人们纷纷散去,街道人群渐渐分散。

伶舟诩放下手中的馒头深吸一口气,轻轻蹙眉感到好奇:“看来这安阳镇果真不凡。”

封尘的记忆一瞬涌上脑海,在《堕魔》中曾讲述过安阳镇百姓的困境。

白虞一副局促不安的神情看向两人,直白告知:“伶师弟,以防万一我们得多备点干粮。”

伶舟诩回想起那人口中描述安阳镇饥寒交迫的模样属实需要多备些干粮,他轻微点头眼神坚定。

次日日中时分,三人来到安阳镇,这里的环境荒凉得像是大战后废弃的荒地,泥泞的小径旁堆积着残花枯叶,它们努力向上挣扎,犹如向外人寻求帮助。

白虞环顾四周坚定地踏进镇口,前几日这里刚下过雨,小径未铺上白色路面,一踩一个脚印,泥土沾染上淡青色罗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