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 9 章(1 / 2)

大唐妖奇谭 秋若耶 1879 字 5天前

(二)

一行没有直接前往大理寺卿家中,而是转入附近的东市。

长安有西市与东市之分,西市因面向平民与胡商,是城中贸易最繁盛的金市;东市因位于朱雀街以东,靠近宫城,更接近达官显贵宅邸,虽不如西市热闹,货物却多是奢侈上品,市价亦比西市高出许多。

四方珍奇陈列于毗连的店肆间,公卿士子与商贾云集,满目绮罗,香料盈路。

颜阙疑随一行穿梭东市,却不见一行挑选货物,仿佛漫无目的一般,大为费解。

“法师要买什么?”

“颜公子可知,从赏牡丹开始,你便陷入了所知障。”

“何为所知障?”

“所知障便是,执着于所证之法,从而障蔽了真如。”

颜阙疑嗅到了某种不好的苗头,此时回头已然来不及,只得硬着头皮,将这个话题接下去。

“法师没能同慧日法师论经,便对我说起法来,可惜我驽钝,不能领悟法师深奥的佛法。”

“并不是深奥难解的佛法。”一行停步在一间出售无骨花灯的商肆前,示意颜阙疑观看,“这间灯肆的花灯未燃时,屋子里是黑暗的,点燃一盏灯,屋内的黑暗便会因为那盏灯的光明而消失一部分。所知障即是如此。颜公子执着于小僧前往罔极寺与慧日法师论经,观赏牡丹的心情便会被轻视。颜公子认为小僧到东市是为了购买某样东西,从而看不见东市呈现出来的本相。”

颜阙疑听得似懂非懂,眼睛从无骨花灯移向熙攘市集,终因自己的愚钝而羞赧:“东市呈现出来的本相,是什么?”

一行简单回答:“是人。”

绕这么一个大圈子,答案竟然这么简单?颜阙疑半信半疑,总觉得一行别有用意。

“可是法师,别说东市了,整个长安也都是人。”

“颜公子可知,你此刻便陷入了烦恼障。”

颜阙疑后悔不迭,连忙讨饶:“法师,小生再也不多嘴了。”

一行笑了笑:“颜公子还真是惧怕佛法。”

颜阙疑不敢再多话,只默默跟随一行。二人出入食肆酒楼、布庄书坊,漫无目的逛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在一间茶肆歇脚。

大唐吃茶之风盛行,多在茶中添加佐料,颜阙疑吃茶也不例外,叮嘱茶博士:“给我添加红枣、橘皮、茱萸、薄荷、盐,不要葱姜蒜。”

一行却不同,要求极简单:“给小僧冲泡庵茶即可。”

颜阙疑对口味特异的一行表示不解:“庵茶寡淡,不加佐料怎么吃?”

一行道:“小僧觉得,诸般佐料反而掩盖了茶本身的风味。”

茶博士送上添有佐料的煎茶和沸水冲泡的庵茶,颜阙疑连吃带喝,十分享受,一行浅啜慢饮,悠然自在。

茶肆位于东市中心地带,行人往来不绝,很快便是满座。

从书肆出来的一群士子纷纷叫了茶点,落座后,高声阔论起来,从书肆最新刊印的诗集,到朝野发生的趣闻怪谈,说者津津乐道,听者饶有兴味。

“最奇的,要数大理寺卿家中的怪事了。听说一月前大理寺卿被人行刺,伤口好大一个窟窿,侥幸保下命来,不过自此后,卢寺卿家里就常常出现濒死的或是已死的野物,几经查访,却不知是何人所为。”

“福祸相依,命运弄人啊!卢寺卿近来断狱神速,深得陛下赏识,谁知竟遇到这种祸事。”

“说起断狱,最近有桩悬案,你们听说了吗?也是卢寺卿神断真伪。”

“略有耳闻,可是太子中允李林甫爱妾失踪案?”

“正是。李中允最宠爱的小妾莫名失踪,卢寺卿明察秋毫,从那名小妾妆奁里搜出一张诗笺,反复研读,竟从诗笺里读出李中允府上书吏的表字。卢寺卿讯问那名书吏,书吏坚持声称与此案无关,却在被关进大理寺监狱后不久招认了。”

“真相如何?”

“书吏承认与李中允爱妾有染,因书吏办错了差事,遭了李中允惩处,便与小妾约定三更后,盗取李府珠宝私奔。结果中途出了岔子,小妾先逃了,书吏被府上事情绊住。几日后,那名小妾的尸首与一包珠宝在曲江池被人发现。卢寺卿现场勘察,断定小妾因惊惧而不慎落水。书吏被判杖一百,流徙三千里。”

“卢寺卿果然神断!”

一众士子唏嘘红颜薄命,惋惜书吏一步踏错万劫不复,赞叹卢寺卿断狱如神,同情李中允痛失所爱。探讨完这桩私奔惨案,话题又转入李中允如何得太子赏识,正是东宫炙手可热的人物。

颜阙疑旁听得入迷,茶都忘了饮。

一行搁下茶碗,取了几枚开元通宝付了茶资,揽衣起身。

颜阙疑回神:“要走了吗?”

“听得差不多了,可以去大理寺卿府上了。”

颜阙疑与一行走出东市。

“原来法师逛东市的用意在此。”颜阙疑回味方才听来的传闻,“卢寺卿遇刺,与李中允那桩案子有关么?”

一行捻动悬于掌上法珠,微一阖目:“十因、四缘、五果,世间万事交织因果。”

(三)

大理寺官衙威严肃穆,寻常百姓不敢靠近。

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