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岂有千日防贼的道理(2 / 2)

你说得对,岂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此事孤有计较。”

他看了看前头,没在此事上多谈,“朝会召开在即,先入殿。”

“是……”

宣室殿外的一幕,并没有影响到殿内朝会的正常召开,刘据入殿时。

除了皇帝,大部分人已经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御史大夫石庆也在,现如今,丞相赵周处于只上班、不干活的状态。

虽然有丞相,但跟没有一样,御史大夫代行丞相事。

当初张汤需要争、需要抢,才能得到的权力,石庆现在轻而易举就得到。

唉。

只能说,世事弄人……

闲言少叙,皇帝入座后,朝议直接开始。

御史大夫率先开口,将最近朝中政务大大小小讲了一遍,皇帝时不时插话,给出一些调整意见。

这个环节,与其说是议事,倒更像是皇帝在培养‘丞相预备役’的能力。

等石庆话罢,坐回原位,其他人才默契上奏。

桑弘羊拱手道:“禀陛下,各郡盐官、铁官推行顺利,刺杀、失踪情况并未再发生。”

“一应赋税,已经上缴国库。”

原本由少府管辖的盐铁税收事宜,如今也移交给大农令,盐铁收益不再入内帑,而是入国库。

“盯紧点。”

主位上的皇帝嘱咐道:“财政赋税事关重大,朕打算明年再次用兵,决不能出岔子!”

这话一说。

殿内众人神情不一,有头一回知晓的,比如桑弘羊,此刻脸色紧绷,沉沉拱手:“是!”

也有处之泰然的,比如大将军卫青,皇帝要动兵,卫青早就知晓,确切来讲,是早在去年便知道。

去年秋季,皇帝曾想过动兵,但因为一件突发事件不得不终止,什么事?

丞相李蔡死了……

虽然是皇帝‘请’他死的,李蔡也死有余辜,可他死的太不合时宜!

李蔡死,又引发之后的三公、九卿动荡,张汤、庄青翟相继下台,再到赵周、石庆接任。

朝堂动荡不安,三公继任者又不能独当一面,皇帝斟酌再三,动兵之事还是缓了缓。

缓到了明年!

“整军备战的事宜,朕已经与大将军交代过,今天告知你们,也是在通气。”刘彻看向石庆,说道。

“府库调配、民夫征用、马匹统计,以及战时粮秣运输、战后收尾,御史大夫都要提前与九卿拟定计划。”

“朕现在就能给伱交个底!”

“明年一战,朕要动员的兵力将会远超以往,后勤运转压力也会倍增,你得有个准备!”

石庆神情肃穆,郑重施礼:

“是,陛下!”

一番话罢,殿内轻松氛围一扫而空。

皇帝叮嘱完石庆,又看向卫青,“除了北军以外,大将军从边军中再挑选部分精锐,以骑兵为主。”

卫青一拱手,“喏!”

应完后,他想起另一件事,思量着道:“陛下,不知可否征调五属国的匈奴骑兵?”

嗯?

刘彻皱眉道:“河西之战时,参战的匈奴兵卒不少,立下功勋的匈奴将领,朕更是封了侯,如何征调不得?”

卫青顿了顿,“日前骠骑将军上报,五属国匈奴骑兵难征,在军中也不服管教,忠诚度不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