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奈老何(2 / 2)

“禀陛下,召集关东各郡兵卒的军令已经下发,按照脚程计算,能在东巡队伍之前抵达。”

“好。”

皇帝这才满意,带着群臣前行之余,又扫向另一位,公孙贺随即拱手道:“臣在出京前派出加急文书,北方附属匈奴和乌桓,已经派了使者来。”

“南方滇国、夜郎国、东越国路途较远,部分使臣仍在路上,半月之内必到。”

“子叔办事稳妥。”皇帝再次颔首。

公孙贺,字子叔。

自打皇帝登基以来,三公九卿走马灯似的换,唯独这位潜邸旧臣,皇帝登基时,他高升太仆,几十年后,公孙贺仍然是太仆。

这份‘稳’,属实不易。

此时,公孙贺迟疑片刻,斟酌道:“陛下,南越国国主称病,并未回复国书。”

一听这话。

皇帝突然驻足,凝神看了公孙贺半晌,忽然冷笑一声,又重新迈步:“呵!”

天子出巡,既是震慑国内,也是震慑国外,让南越国派使者来朝拜,竟然不来?

这个大汉藩属国,大汉曾经出兵相助过的藩属国,翅膀属实有点硬了。

对此,皇帝大踏步迈入车舆时,留下一句:“消息送去长安!”

“喏。”

车驾缓缓启程,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城池进发,任谁都看得出来,皇帝现在没功夫理藩属国的那些狗屁倒灶事儿。

此时此刻,皇帝一心扑在东巡上。

元鼎二年,八月末。

长安君臣终于来到了这个‘鼎’的出处,在公孙卿挖出宝鼎的地方,皇帝下令,修建后土祠。

并亲祀后土。

是日,皇帝于此地留下一首《秋风辞,诗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