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252章 你们是干什么的(2 / 3)

是驰援五原郡的小打小闹。

皇帝明确告知朝臣,要动员大汉所有精锐,可战骑兵至少要达到十五万以上!

须知,漠北之战时,朝廷聚集的骑兵也不过十万,此次数量更多,涉及的边军调动、后勤粮秣规模可想而知。

事实上。

初春之前羌人叛乱时,为了掩盖京城八校尉、以及武威等郡的军队动向,皇帝曾演过一场大发雷霆的戏码,命地方郡县再次进行‘都试’。

随即各郡驻军动作频频。

那一次,既是遮掩,也不是遮掩,因为皇帝暗中嘱咐了大将军,要假戏真做!

为的就是开春后用兵,换言之,早在去年从北方无功而返的时候,皇帝便想好了、也在做准备了。

他要打一波大的!

看到这儿。

有人可能会问了,明知朝廷内部有奸细,皇帝还如此大张旗鼓,他不怕奸细泄露朝廷的军事动向?

不怕。

几个阴沟里的老鼠,在惶惶大势、十数万铁蹄之下,只会是一群土鸡瓦狗!

刘彻现在巴不得细作将情报送到草原上去,他就是要让匈奴人知道,朕,来了——!

正月下旬。

整个朝廷都陷入高速运转时,皇帝命鸿胪寺派出三路使臣,北上匈奴句黎湖部、乌维部、左部。

总之,不管你们怎么分裂,有几个大单于,大汉朝廷一概通知到位!

是的。

皇帝怕细作不给力,亲自派出使臣,去告诉北边的匈奴人,老子领着大军来了,有种来战!

天子的胸中有一团火在烧,传达出去、表现出来,就是朝廷、长安、整个大汉都一起沸腾。

未央宫、太子宫、司马府、丞相府,不管哪一个官署衙门,近期全部连轴转。

政令、军令通过一批批信使,迅速驰往大汉各地,唤醒整个帝国!

终于。

孟春之月末,一份早已刊印好的邸报,散布至天下各地,其上一条诏令,分外醒目——

元鼎四年,仲春初,天子亲率十八万骑兵。北征匈奴!

出征当日,皇帝领武官于太庙祭祀,随后出宣平门,在城外三军阵前,再次举行盛大的祭旗仪式。

“武!武!武!”

旌旗猎猎,鼓声雷动,呼喝震天。

卫青、李广、徐自为、路博德、韩说、李沮、公孙敖等等叫得出、叫不出的武将,尽数在列。

天子刘彻玄甲在身,立于战车之上,三军之前。

“咚!咚!”

鼓声停,呼喝止,天地间寂静一片。

刘彻凝视着眼前的甲胄森森、连绵军旗,他深吸一口气,猛然抽出腰间剑,大喝道:“出征——!”

“天子有令,出征!”

“出征——!”

传令声起,城外数万骑兵轰然而动,马蹄阵阵之时,宣平城楼上,刘据正遥遥望着这一幕。

不知是该庆贺,还是该叹息,他又一次担负起了监国重任。

城外轰鸣作响,城头默然无声。

过了会儿。

一名身穿绣衣的汉子走到刘据身后,恭敬道:“殿下,臣领了陛下旨意,要查一查卫氏。”

“大将军卫氏?”

“回殿下,是。”绣衣汉子躬了躬身,沉声道。

刘据眼睛望着城外,抱着手,语气平淡:“大将军走了,但皇后还在,平阳公主也在,如果闹出了事端……”

不用他说完,绣衣汉子便抱拳道:“殿下放心,臣等只是暗查,绝不会损了卫氏脸面!”

暗查,就是不惊动任何人。

皇后、平阳公主,乃至仍留京城的骠骑将军都好说,绣衣汉子唯独顾忌太子宫的那批同行。

倘若不打招呼就动手,事后被太子察觉,场面可就不大好看了……

“孤知道了,下去吧。”

“是。”

绣衣汉子走后许久,刘据仍望着城外徐徐东去的大军出神,自己老爹一如既往的‘严谨’啊。

不过没关系,刘据比他更严谨,提前让卫氏自检了一遍,既然卫氏无碍,查便查呗。

大军逐渐消失在滚滚烟尘当中,刘据收了视线,转身下了城楼,却不料,他还未登上车驾,街道南边突然奔来一队人马。

领头的魏胜勒马急停,人还在几步开外,膝盖就开始弯,脸上堆起笑,扯起嗓子就嚎:

“殿下,大喜啊!”

“太医刚刚确诊,李良娣有喜啦!”

……

……

“李陵!李陵!你他娘的动作快点!”

上谷郡,沮阳城东的一处营盘内,此刻军营内战马嘶鸣,兵卒往来不断,从里屋钻出来的大胡子督邮吼道:

“再磨磨唧唧,你就留守郡中!”

“放屁!”披好甲胄,匆忙提刀跑出来的青年冷声道:“谁留守,我都不留!”

“哈哈哈哈!”

督邮曹崇提了提腰带,咧嘴大笑道:“老子从军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跟着陛下打仗。”

“这次多杀几个匈奴狗崽子,要是一不小心入了陛下的眼,说不定我老曹也要拜将封侯,发达啦!”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