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存(1 / 2)

店员目送章凝出门,沿街角过马路,并没有像她出现时凭空消失。

她轻舒一口气,自嘲地笑笑,拎包出门,正撞见来人。

“你怎么还没走?”还是先前那个来买咖啡的警察,“不是说了么?江边戒严,无关民众赶紧撤离。”

“这就走,这就走。”

警察一眼瞥见地上的水渍,皱眉:“刚才什么人来过?”

她沉吟片刻,答道:“有个女人从江里爬上来,我给她做了杯热咖啡。”

“长什么样子?往哪里走了?”

“出门左边,一直过马路。”她伸手一指,“很高,穿白色超短裙,全身湿透,很显眼。”

“我叫顾子沉,”年轻警察脸色微变,掏出名片,“要是还想起什么,直接打我电话。”

“林晓。”

店员点点头,出门后,两人分道扬镳。她向南边走,警察朝北追过去。

人群熙攘,顾子沉艰难地四处搜寻,直到视线模糊,仍然一无所获。

正要打道回府,腰间的对讲机却发出声音。

“刚救到一个女孩,没穿衣服,说是当时被浪卷进江里,衣服被人拿走了。”

顾子沉的心猛地狂跳。

“衣服什么样子?”

那边传来嘈杂的问话声,而后回答道:“白色上衣,白色印花裙子,长度到膝盖。”

“那女孩多高?”

“大约一米六。”

原来不是超短裙。是对方太高,衣服不合身。

顾子沉当机立断,拔腿就往前追,同时向对讲机吼道:“南京东路方向,申请布控!有可疑人物!”

林晓低头离开戒严区域,不时有警察从她身边擦肩而过,向反方向追去。

她若有所思地眨眨眼,从包包夹层里摸出一个老式手机,飞快地打了一行字:

“特殊情况。请求联系。”

两秒钟后,古老的诺基亚跳出“已发送成功”的界面。很快,手机轻轻震动,显示收到一条新信息。

是一行地址。在长宁区。

林晓娴熟地删除消息记录,将手机放回包里,抄近路拦了一辆出租车。

司机开着收音机,电台突然插播了一条消息:

今天上午,一名女子在黄浦区犯案后潜逃,着白色上衣,白色短裙,身高一米七左右,黑色长发。此人身份不明,且具有极大危险性,如有任何线索,请立即保持距离并通知警方。

林晓抬头看向窗外,蓝色天空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格子,镶嵌在城市上空的高楼之间。

她双手交握,肩膀不由自主地轻轻发抖。

说不清是兴奋,还是因为害怕。

像一小时前遇到的那位女顾客一样,当年对方也出现得莫名,消失得诡异。提出的offer难以理解,却也很难拒绝。

那人穿黑色衬衣,润着真丝的柔泽,五官精致,举手投足间气质非同常人。他的眼眸是琥珀色,其内敛着一种危险却魅惑的光韵。

她毫不犹豫,点头决定接受offer。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三年来,她再也没有见过他,直到现在。

目的地是一家偏僻幽静的咖啡厅。面积不大,门前的自制花坛里种着三色堇,砖缝边缘雕刻着小小的莫比乌斯环标记。

林晓确认地址和标记无误,轻推开门。

初夏时节,一个男人坐在窗下,身着一件休闲卫衣帽衫,面部轮廓藏在阴影里,看不真切。

林晓迟疑地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只得走过去,轻声开口说道:“黑暗无论怎样悠长——”

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与其说是语句,不如说更像是某种暗号。

对方流畅地应道:“——白昼总会到来。”

这是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台词。也是接头暗语。

“如果长夜将如期而至——”

“我愿为光明终身守望。”

男子闻声抬起头来,露出礼貌的微笑。林晓这才有机会辨认。

却不是她想的人。

那是个外国人,眉眼深邃,鼻梁挺直,眸色是孔雀蓝。他年纪似乎并不大,一头金发,下巴上还留着青色胡茬印。

对方长得实在令人过目难忘,她反而确认自己未曾见过。

“你好,我叫gareth·colington,是新的联络人。现在中国东部由我负责。”

“陆霜呢?”林晓问。

“哦,他现在已经升为中国区总理事。”对方微笑道。

“这样啊。”林晓心不在焉地应道,稍有几分失望。

这家伙……看上去就不如陆霜出手大方。

“你来找我,是关于上午黄浦江边发生的事吧?”

林晓微怔,点点头。

“好的,我们开始吧。”他按下录音键,“请汇报你知道的一切,无论是否有证据。”

————————————————

同一时间的南京东路,章凝低着头,不紧不慢地混迹于汹涌的人潮中。

她身边不远处,数个身着制服的警察正在四面张望,寻找她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