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化通门大道歌的第二篇,映入高见的心中。
三位十三境地仙,十位十二境大宗师,八十多门派的功法创始者,一齐汇聚的神韵,开始给高见讲课。
编言贯物,宛然成章。
稽古之文,编杂之部。
万物具存,万名具列。
似地擎山,如石含玉。
山生耸峻,玉生无瑕。
大道之机,如是在中。
高见修行,但见宝月满丹田,霞光照灵慧,许多黑铅之精,白金之髓,隐水中阳,昧火之炁。黑白往来,阴阳归正,二物俱含。
《玄化通门大道歌第一篇和第二篇在高见心中盘旋,互相印证,以一种相当巧妙的方式为高见指出许多条修行的道路来。
这门功法,几乎契合所有修行者!
好似登山。
那种专精的功法不一样,是前人通过冒险,先确认出一条路来,这条路已经被他们走过了,
然后去慢慢挑选有资格去走这条路的人。
比如说这条路上有个洞,是个捷径,但只能身高一米七以下的,体重一百斤以下的人才能钻进去,那么他们招收的弟子,就全是这个规格的,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修行这本功法,其他人来了,看见那个洞,只能哀叹自己天赋不行,体质不够修行神功。
捷径越多,需要挑选的人要求就越多,需求的体质就越刁钻,能够有资格修行的人,自然也就越少。这种功法不差,那些找出来的捷径也是很厉害的,一路顺着走过去,其他人还在山脚,他已经通过捷径来到山顶了。
缺点只是对天赋有要求,可以修行的人很少而已。
而《玄化通门大道歌不一样,这门修行法就好像是遍照群山,告诉你山丘是什么样子的,捷径是什么样子的,你看看自己的身形,自己的毅力,自己判断,或者让师长帮你判断,应该走什么路。
所以,可以指出来非常多的路,有好有坏,全靠你的悟性,或者有师长指点,看看师长的见识怎么样。
这部功法,原本就是准备让官学的教习来帮助普通人指点道路的,也能让普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就算碍于见识和智力,没有那么适合,但起码也是能走的路,至于到底能走多远,就看你自己了。
但这恰好发挥出了高见的优势。
锈刀沉静心湖之后,那惊人到可怕的‘悟性’,在第二篇和第一篇的携手之下,高见几乎透见了脚下的路。
二境之内,他已经找到了自己修行的‘最优解’,高见甚至有种错觉,普天之下,没有人能拿出比这更适合高见自己的路径了。
当然,高见知道,这肯定只是错觉。
天下之大,高见才哪儿到哪儿啊?他懂的东西不过局限于一境和二境而已,要知道,二境的最优解,未必是整体修行的最优解。
但不管怎么说,这已经足够了,已经足以说明玄化通门大道歌的玄妙。
“原来……气血不应该从第二根肋骨走,而是从这里绕行,能带出更多膻中精气。”
“精气这么用,效率太低了,若是让膻中精气在脾脏精纯一遍,精气可以更加强盛,力量或许能够提升三成。”
“我决定走泥丸的道路是没错的,只是泥丸不能这么开……我这种方法太慢了,效果也不是很好。”
“泥丸位于头脑之中,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我想快速正立泥丸,应该寻找到强化元神和鼻之中气的丹药或者宝物,这样的话,三个月内,二境有望,就算没有宝物,以精气水磨一年,也能晋入二境。”
高见根据自己的心湖倒映出来的诸多神韵,贪婪的吸收着其中的感悟,知识,以及留下神韵者的理解。
很快,一条通往二境的道路被高见编织出来。
正当他准备欣赏的时候……
突然,吹来一阵风。
心湖涟漪大作,沾沾自喜的心境在这一刻让高见的心湖被吹出褶皱。
先前那完美的心境破碎。
高见睁开眼睛。
锈刀已经完全锈蚀,不复光亮。
“也好,收获已经足够丰厚了。”高见握了握手。
虽然功力上什么也没有提升,但仅仅只是优化了一下已有的架构,高见觉得自己至少强了一倍。
运功路线,精气的精粹程度,协调身体内部的诸多部分。
仅仅做到这样,就比之前的自己强了好多。
更别说,还找到了通往二境的道路。
留心一下关于元神和鼻之中气的宝物吧,高见觉得自己现在急需提升实力。
不管是左家,还是白山江水族,高见想做这些事情,都得先提一提自己的修为。
一念及此,他不禁又回忆起了那把挂在白山江之上的仙剑。
正是这把剑,给了高见最终下定决心的勇气。
因为那把剑证明了,不管白山江水族多么威势赫赫,终归不过是困水之蛟,笼中之虎而已,而左家,甚至只能依靠这种囚徒才能作威作福。
那么,高见分析觉得,他们的地位肯定不稳,就好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