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除‘夕’(2 / 3)

年’,以神朝国运,启动天坛。”高见淡淡的说道:“天坛,将会推动四季运转,将新的一年的天地之气重新运作起来。”

年关,年关。

每过一年,便是一关,闯的过去一切安好,闯不过去万事皆休。

“年关将底,夕就要来了。”高见如此说道。

舒坚没回话,这位很有活力的仓鼠长老陷入了沉默之中,只是盯着高见,眼神中透露着不可置信。

这年轻人……他怎么敢的?!

夕。

岁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谓腊为岁夕,晦为月夕,日入为日夕也,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见。

这是天地凝滞之气中,最为恐怖,骇人的一种气,是一切凝滞,一切昏沉,一切冥晦的代名词。

‘夕’字本身就是终结之意,所以会有‘夕阳’‘夕年’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在表露结束,毁灭的意思。

到了那时候,凝滞的天地之气会化作一头怪物‘夕兽’。

俗谚形容有人耍赖,欠债不还,如果非要让他还钱的话,就是‘除非等大年三十出月亮’,那意思就是说,大年三十出月亮,他才会还钱。

之所以这么说,显然是因为除夕无月。

为什么会无月?

因为,夕兽出现的时候,将会看不到天空。

日月失行,薄蚀无光。风雨非时,毁折生灾。

五行失行,土受其殃。四时无序,灾异顿起。

夕兽将会彻底遮蔽这片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凝滞的夕兽将会带来无尽的灾异,所以在那一天的晚上,看不见月亮。那时候,就将是天坛启动的时候。

天坛启动,在神朝境内抵御夕兽。

与此同时,整个神朝所有民众,也都会同时举行祭祀。

那是某种‘习俗’。

启动天坛不只是皇帝和朝廷百官要做的,神朝境内的每个人都跑不掉。

人人各司其职,每个人做什么,每个势力做什么,家族里面老人做什么,小孩做什么,什么时间点做什么,都有安排,都有讲究。

甚至就连那天吃什么,都用习俗来规定好了

到了那一天,整个神朝境内,甚至是神朝境外的许多地方,都会在那一天同时进行仪式,人人都会烧纸,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

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

年底游神,年底祭祖挂青,举行傩祭。

必须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

这一切,都是这种‘风俗’的一部分,也是天坛启动仪式的一部分。

神朝的每一个人,哪怕是叫子,也要被动员起来。

那天,世家大户们,也会分发各种‘年货’,放假的放假,散钱的散钱,名义上是为了过年,实际上也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去参与天坛大祭。

这种不知多少人同时进行的大祭,其具体细节繁复无比,需要依靠无数巫师,道士先生在外面指导,甚至根据地域和国度的不同,每个地方的人要做的事情也不同,但这种不同,正好是整场大祭所需要的。

而这些祭祀的仪轨,则是由神朝礼部,牵动各方巫觋,儒生,道士,天人等等,依靠他们的各种了解,完成制定,之后分发到各处,强制执行,最后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风俗’,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构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平凡事’。

过年要干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一部分。

举两个例子的话。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光是想想就知道,调动神朝境内十州,纵横百万里的人同时做一件事,并且大家的分工还不一样,并且把这一切固化下来……

也不知道是如何普及到整个天下的……反正就这么形成了每个地方的风俗,由每个地方的老人传承给新人,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

像是南越,有一些地方就需要妇人置盐米灶上,以碗覆之,视盐米之聚散以卜丰歉,名曰“祝灶”。男子则置水釜旁,粘东西南北字,中浮小木,视木端所向。以适其方,又审何声气。以卜休咎,名曰“灶卦”。

像是北边,就放迎春彩,还要居草庵造酒,除夕以药襄浸酒中,辟除百病,酒名‘屠苏’。

各地都要傩神逐疫,各家于街心烧火,杂以爆竹,谓之‘籸盆’。

吴中的村落,此时就要燃火炬,缚长竿杪以照田,烂然盈野,以祈来岁。

在裴度这些地方,除夕便要围炉守岁,迨晓不寐,炉中商陆火凡数添之。

还有神都阳京,还会‘敲盆’,那一天,民众家中的灯盏,杯子,壶,锅碗,还有其余的什么镬铫箅甑,盆瓮簠簋觥觚,各种摆件,都会在那一天被拿出来敲响。

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

而这所有的风俗,都是天坛大祭的一部分。

每个地方官员,每个世家,都需要记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