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是好日子咯。
要知道,放在以前,他家是不能杀猪的,养的猪都得卖出去补贴家用,不然全家都得冻死,而且也养不到这么肥,得亏了今年的炭价格便宜。
李俊这么想着,将目光收了回来。
大家的日子都在变好啊,希望明年会更好吧。
于是,他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肚子吃饱了,该去见那个教习了。
其实不一定非得在老西家吃一顿的,但他有种‘预感’,觉得不吃的话,可能会有点问题。
不知道预感是哪里来的。
但是,自从那一天屠戮百神的雨夜之后,李俊就时常会生出这种预感,每每他顺着这种感觉去做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发生好事,或者规避掉坏事。
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了顺从这种预感的习惯,今天也是如此。
离开了村子的李俊,了一个时辰左右,一路小跑,来到了内城和外城交界的一处城墙。
城墙下面支着许多的摊子,还有一些挤挤挨挨的木棚子,都是民居。沧州外城人多,自然拥挤,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会有人建房子,反正也没个规划,大家全靠自己争抢,为此还时常爆发各种各样的冲突。
人们随心所欲修建房屋,完全无视别的建筑,街道和小巷子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互相纠结,远看如同蜘蛛网一样。
混乱,但混乱之中,却井井有条。
因为,在这一团乱麻之中,其实早就已经通过暴力或者别的什么,构建了一套独属于这种混乱的秩序,是这里的‘风俗’。
在一间小房子里面,李俊见到了那位教习先生。
是个和周生差不多大的儒生,穿着一身青衫。
读书人和老百姓都喜欢青衫,所以青衫总是能在各处看见,对读书人,尤其是儒生来说,这些文人雅士喜欢青,因为它是“五行之正色”,代表着晨昏相接之时,与春在四季中的生机意象匹配,能够彰显自己的清风。
正所谓“青,东方色也。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所以君子服青色。”
至于老百姓爱穿青色,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青衣的造价便宜,青色染料是最好得到的,很多草木的汁液都能拿来染青色或者绿色。
李俊看着对方,然后走上去,微微躬身。
然后,叫出了他的名字和称谓:“陈舟,陈教习,久仰大名了,我早就听周生夸赞过你的学识,今日一见,确实一身正气,是读书读进心里了的啊!”
李俊叫着他的名字,然后主动和他握手。
这是李俊在这些个月打交道的时候学到的东西。
虽然叫出名字,微笑,还有称赞这些事情听起来都很小,可这些细节所产生的效果决不可轻视。
如果态度是“不偏不倚”“公事公办”,难免会让人觉得冷血,觉得缺了点什么。
不管是谁,其实下意识里都会想让自己能获得一些特殊服务,让自己成为‘特别’的。
所以,李俊练成了一套让别人感到“特别”而设计的社交措辞和礼节话,脸上的笑容也只是为了表演出一种和谐亲切的气氛罢了。
现在就是这样。
他展现出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只是给不特定多数的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你是特殊的。
哪怕这其实并不特别,他对大部分人都这么做的。
但只要让人感觉到特别,那就足够了。
显然,这点让陈舟很受用,他点了点头:“李工头,听说你们在找功法。”
“是,我们现在正缺功法呢,这不就找到陈先生了吗。”李俊笑道。
“那你看看这本,价格的话,你看完之后再开吧。”陈舟拿出一本功法来。
那是一本破书,看着灰尘扑扑的,但偏偏又不能清理,以上面纸张的情况来看,清理一下怕是就要给纸张弄破了。
李俊也顾不得其他,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仔细看着里面的东西。
上面有图画,有文字,最关键的是……透露着神韵。
没错,这才是一本功法最重要的东西。
功法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上面刻录着神韵,没有神韵的话,功法的修行难度会直线上升,因为你只能靠一本书自学,而无法参照其中的神韵进行练习。
一境的功法,或者庄稼把式,不用神韵还勉强可以用,可到了二境以上,没有神韵,单纯靠自己读书领悟的话,能刷下去一大批天赋不够,悟性不足的。
起码刷掉九成五。
但有了神韵,这个数据可以来到五成以上。
有了神韵的帮助,哪怕是愚笨的人,都可以通过参悟来入门。
只是问题在于……想要刻录神韵,需要开启神关。
每一本有神韵附在其上的功法,都是一位四境以上的修行者亲自动手抄的,还不能是普通的抄,得是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将自己对这本功法的了解全部融入其中。
他自己得会!会的同时,还要认认真真,呕心沥血的浇筑在这本功法上,才能够写出来一本带神韵的功法。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二境的功法很少的重要原因。
很少会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