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静息山庄9(1 / 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1]”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

屋外传来了一阵歌声。

荣悦迟疑了一下,快速的回答着娃娃:“是的,但今时有人打扰,娃娃,我们改日再聊可好?”

泥塑娃娃轻轻应了声好。

因为这歌声突然出现的缘故,聂恒看起来似乎有些警觉,而荣悦却是非常心大的安慰着他:“没事,没事,大概是侍女们寻些乐子唱了几句,不打紧的。”

聂恒依然十分谨慎的起身便往屋外走,没有一丝迟疑,脚步飞快。

见此情景,季平先生与荣悦只好跟着他一同往院子中走去。

眼见刚刚走进门的人正是庄主白伶伶,她一手拿着浇花的长勺,一手提着木桶,看起来似乎正要亲自在院中浇花。

空气中散发着谷物的清香。

再仔细一看,便能发现那清香的来源——在木桶中所盛的,其实是已放凉了的稀薄米汤。

“白庄主这是......要亲自在院中浇花?”

见此情景,聂恒面露意外的神色,语气中带着百般不理解。

白伶伶还没回答,荣悦倒是先开口抢答:“庭际沃以饭沈,雨渍苔生,绿褥可爱......[2]”

季平先生看了眼荣悦,又看了眼手持农具的白伶伶,点了点头。

“如今能与荣小姐这般妙人相见,真是天大的好缘分。”白伶伶的语气中难掩对荣悦的赞叹之情,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舀起一勺米汤便往台阶旁的石头上浇去。

米汤在接触到石面的瞬间,便被表面的薄薄苔藓所吸收了。

“白庄主才是好雅兴。”

荣悦用手将散落着的头发拨到耳后,开口说:“宋人周敦颐曾作文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而他却偏爱莲花......虽然莲花高洁,与旁的花不同,但这些都是些明显的花。”

“而白庄主所悉心养护着的,却是并不起眼的一些小苔花,这倒是别有一番逸趣。”荣悦忍不住的赞叹着白伶伶的品位。

白伶伶一边均匀地浇着石阶的角落,一边轻快的回应着:“清人曾写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4]’而我想的却是:苔花不应该因为如米小而感到自惭形愧,既是花,就应当光明正大的开,理直气壮的开,而不是‘学牡丹开’。”

“是这个道理。”一旁的聂恒点了点头,想要伸出手将玉簪还给依然是披头散发的荣悦,却又担心自己此番叨扰了荣悦与白伶伶闲谈的雅兴,于是又缩回了手,在一旁简单的应和。

注意到了一旁聂恒那欲伸还缩的手,白伶伶的目光闪过一刹疑惑,倒是荣悦大大方方的伸出了手走了过来,正欲接过聂恒手中的那支浅青色小玉簪。

不料原本手心朝下用手指捏着簪子的聂恒在突然间翻转了手掌,玉簪稳稳当当的躺在他的手掌心处。

然后听到了聂恒开口:“三,二——”

感到被捉弄的荣悦心中不免无名火起,但想着在白伶伶面前也不好发作,只好忿忿的将右手搭在聂恒的左手上。

正欲拿回簪子,却听聂恒依然没停止倒数。

“一......”

她突然感到脚下一滑。

大概是踩到白伶伶方才刚刚浇过米汤的青苔之上了。

荣悦突然感到右手连同那支簪子一起被聂恒紧紧握住,整个人随即被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拉拽着。

她的衣袖随着身体的动作摇摆,仿佛一只在空中扑闪着翅膀的蝴蝶;发丝在空中跟随着身形舞动,乌黑、柔顺、轻轻拂过了聂恒那张冷漠而又俊美的脸。

她有些迷茫了,大脑陷入了短暂的空白,上一秒心中的那些无名火早已烟消云散。等到反应过来时,没有如预料一般摔倒在地,而是稳稳地靠在一方温暖的胸膛。

荣悦抬头,正好对上那双平日里素来淡漠的眼睛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平日里没太在意这些细节,但在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之下,她发现聂恒的睫毛很长,身上带着一股好闻的淡淡香味,是茶香混杂了一点药香,可为什么他的身上也会有药味呢?

这个眼神让荣悦感到有些熟悉,她似乎是在哪里见过......莫非真的在灵岩山见过他?

可为什么自己对此毫无印象?

“师兄?季先生?”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刚走进院门的宋元瑞用一种吃瓜的语气看着院内的场景调侃道:“师兄真是好福气~大早上的就有漂亮师妹投怀送抱啦?”

“没有的事。”荣悦急急忙忙的从聂恒手中抢过那支簪子。

簪子一直被人握在手心,所以依旧温暖。

借着还簪子的刹那功夫,聂恒乘机轻轻用食指划拨了一下荣悦的掌心,又用拇指轻触其手背。

拿回簪子后,荣悦三两下簪好头发,定了定神,咬牙开口道谢:“谢谢啊,聂师兄。”她的脸虽然涨得通红,语气却依然镇定自若。

见荣悦红着脸否认,宋元瑞也就没接着说下去,而是岔开了话题喃喃道:“你们果然是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