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撤档(1 / 3)

第189章 撤档

《挡不住的疯情整部戏预算200万,拍完立刻上映,所以前期没有一丁点宣发。

以至于电影在新开的戏院揭幕上映之后,猝不及防的,给同行的从业者以及1024的粉丝们带来不小震撼。

没错,1024一间戏院也是有粉丝的。

就像星巴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消费者眼中有逼格、有品位的象征。

1024在翟远的可以打造下,现在也隐隐给观众灌输这种思想:来这家戏院看戏就是有品位。

除了舒适的观影环境,戏院还时不时还举办会员活动,给充值会员观众免费送‘亲友邀请券’、‘情侣尊享券’、‘家庭折扣券’之类的优惠。

看似亏本,实则这些券包都是在戏院上座率下跌时发行,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上座率,让1024从片商那里拿到更高分成,更能让粉丝感觉这会员卡买的很值,身份改变,有了莫名其妙的存在感。

俗称精神股东。

在精神股东的带头冲锋下,《疯情4月29仅上映半天时间,1024五间戏院,25块银幕的上座率也已达到惊人的85%左右。

第二天5月1日国际劳动节,全港一天假期的加持下,上座率破了90%的大关。

戏院是以年轻观众为主,这个群体观念开放,但在资源不易获取的年代,能接触到片子也就那几部,大部分人还在用杂志配合五姑娘解决。

《疯情纯粹为做而做的叙事风格,打破了不少人对三级片的固有印象。

对啊,大家都是来看肉搏的,你们电影圈之前拍的那些叫什么玩意?

点名批评李翰翔,现在什么年代?你那些穿着民国服装的风月女郎能不能跟你的剧本一起迭代?

还有吕奇、何藩为首的新导演,拍女人就好好拍,你一会儿拍镜子里的背影、一会儿拍摇曳的灯泡,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有艺术感?要么非得在片子里加入莫名其妙的道德审判,飞机打到一半,背景音里突然出来个浑厚的男低音旁白说‘究竟是社会的不公令她自甘堕落,或者是强权压迫让她走上这条不归路呢?’,刚提起来点兴致瞬间被打乱。

因此此时香江的观众,宁可买宝岛的录像带,也不愿意进戏院看港产咸片。

直到挂着三和出品的这部《疯情上映,披着层惊悚悬疑的外皮,明确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在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五月逆市而起。

男女主角的肉搏戏毫不遮掩,多角度近景拍摄,演技精湛到不像演的。

“不会是打真军吧?”

观众席里,看着银幕上挥汗如雨的表演,有人吞咽着口水发出质疑。

身边的观众目不转睛,回复道:“看不清楚,等散场我再买一张票仔细研究下。”

整个五一假期,1024在粉丝的支持下,上座率持续走高。

公司又印制十几份拷贝,分发给其他戏院同步上映,今年整个五月几乎看不到新片上映,大家都在放映二轮电影,《疯情的出现也给这些戏院弥补了片源,排片都在每天三场以上。

在5月1日这天,常进戏院的观众都给了这部电影不错的评价。

然而五一刚过去,《疯情便迎来了第一波舆情节奏。

短暂的假期甫一结束,大大小小的媒体人开始上班,一群收了其他戏院同行贿赂、被右边势力裹挟、或者干脆是卫道士的编辑写手,对《疯情展开铺天盖地的严厉抨击。

‘导演不是女人,编剧靓女接蕉,电影创作者不敢以真名示人,藏头露尾为哪般?’——《明报

明报第一个跳出来,矛头对准了王金和翟远的笔名,整篇文章从香江电影史入手,阴阳怪气1024制作放映此等猎奇艳情片,是令电影行业重回七日鲜旧路的开倒车行为。

‘1024公然放映低俗电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低劣,缺乏责任意识和社会道德感。’——《成报

帽子扣得更大,从社会庸俗化思潮不良影响,聊到电影受众文化消费需要引导等方面的问题,满嘴的仁义道德。

‘色情暴力流行,拳头加枕头,诱使青少年堕落,实为煽动社会不正之风也。’——《南国晚报

其余类似《天光报、《国民报、《国华报这些带着立场的报纸,更是对《挡不住的疯情极尽口诛笔伐之能。

“预料到了,无论他们有没有收钱抹黑你,香江文化界都从来不缺卫道士。”

蔡兰和黄沾刚刚观摩了电影,对蒂娜这位科技靓女充满遐想,找个由头把翟远约出来聊了两句,话题便转到今天外界的舆情上面。

牛头角九一娱乐楼下的咖啡厅里。

蔡兰指着报纸上耸人听闻的标题笑道:“当年无线和亚视拍《cid《大哥成这类警匪片,被骂的比你现在还惨,那些卫道士认为电视台不应该在黄金时段播放警匪暴力剧集,真是神经病!放心,电影审查比电视剧宽松很多,只要电检处不勒令你下画整改,报纸上的骂声毛毛雨啦。”

电视是免费娱乐,所以受到的规管比付费电影更加严格。

翟远无所谓的撇撇嘴:“我都没放在心上,大公、文汇这路阿爷报纸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