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开业大吉(4 / 7)

又有挣钱钱的生意了嘛。

今天茶摊是压根就没有摆。

如果是茶馆,那还要担心开一天、关一天,得罪熟客。

但广场上的游客,那是天天换人的。

一天而已,20块钱就舍了。

七点五十,众人按计划抵达。

魏嫂子已经过来把开水烧上了。就用那炊壶烧的,也是放了粗茶梗倒出来晾着。

大家骑了一路,到了先喝杯茶水歇口气。

等喝过,方明澈道:“青峰,你带着他们把对联、横幅贴一下。”

刘青峰这会儿才确认,以后他是小头目了。

当然,方老师要的不是自己不干活、把活儿都安排给别人的小头目。

如今人少,谁都脱离不了劳动的。

他们六个人,有三个都是准大学生。九月就要开学。

真正留在这里干活的,就三个。这肯定都得干!方老师自己收摊再过来,也在干活呢。

“好的。耿山,你去借梯子,再讨点米汤。”

第一次的梯子就是耿山借的,后来又还和借了几回。他和那家人最熟。

耿山答应着就去了,米汤是讨回来粘对联的。

朱大海有些讪讪的,但其他人都没有注意看他。这才稍微自在些!

高老师也是听方明澈说了他的表现。方明澈当时道:“我这儿是个体户。不是国营或者集体的厂子,还容得人摸鱼打混的。成年人了,有情绪自己克服!”

他一路遇上那么多事,不也得自己情绪自洽么。

耿山很快借到东西回来。实则他两天前就和那家人说了。米汤也是人家特地留的,晚上还是放在凉水里。这样才能保证过夜不会馊掉。

一般人家都是中午、晚上吃米饭。早上通常不做饭的。

那几人自然挺上心的,毕竟可以卖蔬菜和鸡蛋给这里。以后天天开火呢!

这会儿还帮忙端着米汤过来,顺便看看他们开业的热闹。

刘青峰很快进入角色,安排朱大海爬上去贴,他在下头看着。

朱大海也老实爬上去干活了。

刘青峰看能招呼得动,感觉也不错。这样就把基调定下来了。

耿山则进去把鞭炮拿了出来挂上,8:08要准时点燃。

高老师才刚喘匀了气儿。他平常很少骑自行车,骑也不会骑这么快。

方明澈鄙视他,“百无一用是书生!”

“说得好像离你不是书生似的。”

“我是有用的书生。”

林嫣看看手表,“到点了——”

耿山把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

跑过来看热闹的小孩子便多了起来。

林嫣拿着一袋硬给他们一人发一颗,“有用完的牙膏皮也可以拿过来。”

“我们不刷牙的。就漱个口就好,还费钱买什么牙膏啊?”

不过还好,鞭炮刚放了一会儿,就有拾荒者用背篼背着自己攒了两天的废品过来了。

还不少人呢,都是之前来过这边的。

刘青峰麻利的把人招呼过去,“纸皮放到这磅秤上吧。”

纸皮占地方,用杆秤不是太好称重。就干脆都用磅秤称吧。

他称了记下来,旁边的林嫣则负责拨算盘把钱算给人。

她一边拨一边报数,单价*重量,总价多少。

之前特地换了些分币,纸币、硬币都有。这就方便给钱了。

四舍五入是不可能的。

舍,对方肯定不干;入,他们也承担不起。

一个入几分,但他们面对是很多个拾荒者。

所以就是多少,就付多少。这样最公道,不容易闹矛盾。

再有其他人,没有纸皮就破铜烂铁的,就过去朱大海用杆秤称。称了报数给林嫣,她再算钱。

本来就一笔一笔都要记录的,这也不至于多一道手续。

耿山则负责把废品分门别类,用一个他自己做的小推车拉到后面那一进去处理。

后头宽敞,如果需要晾晒也比较方便。

嗯,如果过秤前纸皮等上头糊的泥巴这些多的,都是要求弄干净再称的。

高老师对方明澈道:“不错,开门红啊!”

“应该是之前看过你的宣传单的。”

这一波一二十号拾荒者攒的废品收了,后面来的人就少了。

方明澈现场用毛笔在硬纸皮上放大写了各类废品价格,废品站地址。

“这外头留刘青峰一个人就行。耿山你骑着三轮车、带着杆秤,把硬纸皮用木杆竖着夹在车厢上方,出去在方圆三里的范围转悠一趟。朱大海你去后面进一步处理废品。”

等人都办事去了,林嫣小小声的,不无担心的对方明澈道:“这也不像广场上的生意,源源不断的。这么下去,能成么?”

今天光人力成本也十来块呢。

“这个得养人气。回头远近拾荒者知道咱们比收购站多两分钱的收购价,来送货的就会开始多起来。”

其实关键还不是送货的拾荒者的多寡。

而且,如今其实还没到八零年代工业大发展的时期。能拾到的废品本来就少。

但没法等到那